首页 理论教育 配送合理化:送取结合的有效方案

配送合理化:送取结合的有效方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送取结合的方式,使运力得到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的功能得以更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实现配送合理化。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货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行低库存或零库存管理,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此外,即时配送也是用户实行零库存管理的重要保证手段。

配送合理化:送取结合的有效方案

物流配送合理化对配送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判断标志的选择和可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

对配送合理与否的判断,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按一般认识,以下若干标志是应当考虑的。

1.库存标志

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库存总量。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从分散的各个用户处转移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库存量加上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的库存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量比较,也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准,某个用户库存量上升而库存总量下降,也属于一种不合理现象。二是库存周转。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一般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进行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为取得共同的比较基准,以上库存标志都以库存储备资金计算,而不以实际货物数量计算。

2.资金标志

总的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减少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具体判断标志如下:一是资金总量。货源筹措占用的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而降低。二是资金周转。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的资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的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到此目的。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三是资金投向的改变。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强弱的重要反映。实行配送后,资金必然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增强调控作用。

3.成本和效益

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货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是否按国家政策经营、是否完成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和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成本及效益对合理化的衡量,还可以具体到储存、运输等配送环节,使判断更为精准。

4.供应保证标志

行配送,各用户最担心的是供应保证能力降低,这是心态问题,也是承担风险的实际问题。

配送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提高而不是降低对用户的供应保证能力,只有这样才算做到了合理。供应保证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缺货次数,实行配送后,对各用户来讲,该到货而未到货以致影响用户生产及经营的次数必须减少才算合理;二是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对每一个用户来讲,其数量形成的供应保证能力高于配送前单个企业的供应保证能力,才算合理;三是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这是用户出现特殊情况的特殊供应保证方式,即时配送的能力必须强于未实行配送时用户的紧急进货能力,即时配送的速度必须快于未实行配送时用户的紧急进货速度,才算合理。

5.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运力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的合理衔接实现的。送货运力的规划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气解决的问题,而其他问题有赖于配送及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判断起来比较复杂。可以简化判断如下: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为合理;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为合理;一家一户自提自运减少而社会化运输增加为合理。

6.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的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配送的重要观念是以配送代劳,因此,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减少为合理,从事订货、接货、供应的人员减少为合理。只有真正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配送的合理化程度才可以说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7.物流合理化的标志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的合理化。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物流的合理化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www.xing528.com)

(二)配送合理化可采取的做法

国内外推行配送合理化,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办法,主要有:

1.推行具有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2.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以求得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使得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投入不增加太多的前提下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推行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成本完成配送,从而实现配送合理化。

4.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为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发挥用户储存据点的作用,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货物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运输工具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货物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的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的方式,使运力得到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的功能得以更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实现配送合理化。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货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行低库存或零库存管理,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看,准时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6.推行即时配送

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

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即时配送也是用户实行零库存管理的重要保证手段。

7.推行“四就”配送流程结构

“四就”配送即采用就厂、就港、就车、就库直接配送方式。

为了减少倒装转运次数和环节,提高货物的周转速度和效率,保证作业安全,减少损失,对本地区生产的大批量货物配送、危险品配送,一般采用在生产企业仓库装车配送的办法;对于外地及国外大批量到港、到站的专用货物,凡是用户明确的,一般采用就港、就站以及利用仓库专用线等直接装车、倒装转运送货的办法。这种配送多是生产资料配送,由于用户多以企业为主,在城市配送范围内距离不太远,因此,配送流程结构不应过分强调标准规范,也不应强调一定实行集中库存配送,而应在充分发挥各种配送流程优势的同时,结合购销关系、货物特点,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要,提高配送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