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配送的定义及重要区别

配送的定义及重要区别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配送是高水平的送货形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业务达到一定的规模,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处理,有一件送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对配送者而言,必须以“要求”为依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

配送的英文单词为“Delivery”,是交货、送货的意思,但不能将它简单地理解为交货、送货。目前对配送的定义有不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颁布的《日本工业标准物流用语》将配送定义为:“将货物从物流据点送交给收货人。”

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博士在他的专著《物流ABC指南》中对配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从发货地到消费地之间,所有进货品、半成品、发货品及库存品都是有计划地、统一地进行管理。配送是费用最低、服务最好的送货方式,为了最有效地将原料、产品送达,应把采购、运输、仓库的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我国物流界前辈王之泰教授提出物流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的工作并将配好的货送交收货人。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定义物流配送。

(一)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

对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质行为予以表述: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这个概念的内涵可概括为四点:

1.根据经济学家的理论认识,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因而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

2.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容。美国兰德公司对《财富》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经营战略和接近顾客至关重要”,证明了这种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面强调“现代送货”,表述了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以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为支撑,依靠科技进步,实现“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4.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具有局限性。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其战略价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www.xing528.com)

(二)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

按用户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节点配备货物,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户。这个概念的内容可概括为六点:

1.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的实质是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的送货形式。

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节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业务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就送什么,配送则是用户需要什么送什么。所以,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须在一定中转环节筹集这种需要,从而使配送以中转形式出现。当然,从广义上,许多人也将非中转型送货纳入配送范围,将配送外延从中转扩大到非中转,仅以“送”为标志来划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是支配货品、车辆、用户、时间、路线等活动,“送”则是指送货。配送是以“配”为重点,并将备货、储存、分拣、组配、包装、装卸等物流作业活动在小范围内进行整合。而在配送过程中包含的那部分运输,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输”、“终端运输”位置,只是完成配送业务的重要保证而已,并非配送业务的精髓所在。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业务达到一定的规模,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处理,有一件送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要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按用户的订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而不是“主导”,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的基础上获取本企业的利益。

6.概念中“以最合理的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是不妥的,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有时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配送者而言,必须以“要求”为依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近些年在国外的研究著作中也常提到这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