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控制仓储成本?

如何控制仓储成本?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定量订货法定量订货仓储控制也称订货点控制,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监控货物仓储,当仓储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单订货的一种监控方法。ABC分类法的划分依据ABC分类法将分析对象划分成三类,其依据是某货物数量占总量的比例和该货物的金额占总仓储资金的比例。

(一)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仓储控制也称订货点控制,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监控货物仓储,当仓储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单订货的一种监控方法。

(二)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按期订货,以补充仓储的一种仓储控制方法。其决策思路是: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检查仓储项目的储备量,根据盘点结果与预定的目标仓储水平的差额确定每次的订购批量。

(三)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的区别

1.提出订购请求时点的标准不同

定量订货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是,当仓储量下降到预定的订货点时,即提出订购请求;而定期订货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是,按预先规定的订货间隔周期,到了该订货的时点即提出订购请求。

2.请求订购的货物批量不同

定量订货法每次请求订购的商品的批量相同,都是事先确定的经济批量;而定期订货法每到规定的请求订购期,订购的货物批量都不相同,可根据仓储的实际情况计算后确定。

3.仓储货物管理控制的程度不同

定量订货法要求仓库作业人员对仓储货物进行严格的控制、精心的管理,并且经常检查、详细记录、认真盘点;而用定期订货法时,对仓储货物只要进行一般的管理即可,简单地进行记录,不需要经常检查和盘点。

4.适用的货物范围不同

定量订货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少、平均占用资金多的需重点管理的A类货物;而定期订货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多、平均占用资金少的只需一般管理的B类、C类货物。

(四)重点货物管理法

1.ABC分类法

(1)ABC分类法的概念和原理

所谓ABC分类法,就是以某类仓储货物品种数占货物品种总数的百分比和该类货物金额占仓储货物总金额的百分比为标准,将仓储货物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这种方法是根据仓储货物在一定时期内的价值、重要性及保管的特殊性,通过对所有仓储货物进行统计、综合、排列、分类,找出主要矛盾,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有效的仓储控制方法。ABC分类法把品种少、占用资金多、采购较难的重要货物归为A类;把品种较多、占用资金一般的货物归为B类;把品种多、占用资金少、采购较容易的次要货物归为C类。ABC分类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在现代仓储管理中已被广泛运用。

(2)ABC分类法的划分依据

ABC分类法将分析对象划分成三类,其依据是某货物数量占总量的比例和该货物的金额占总仓储资金的比例。

(3)ABC分类法的步骤(www.xing528.com)

1)收集数据。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如果打算分析货物成本,则应收集货物成本因素、货物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如果打算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2)处理数据。即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包括计算特征数值、特征数值占总计特征数值的百分比、累计百分比,以及因素数目及其占总因素数目的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3)制作ABC分析表。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为货物名称或货物序号;第二栏为货物数量;第三栏为货物单价;第四栏为货物总价;第五栏为货物占总资金百分比;第六栏为货物资金累计百分比;第七栏为货物数量占总数量累计百分比;第八栏为分类结果。

(4)ABC分类管理的措施

对仓储管理来说,要在保证安全仓储的前提下,小批量、多批次地按需储存,尽可能地降低仓储总量,减少仓储管理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1)A类货物。按照需求,小批量、多批次地采购入库,最好能做到准时制管理,这样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率,使仓储保持最优的有效期,降低仓储管理费用,及时获得降价的收益。当然季节储备和涨价前的储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避免货物长时间储存在生产线或客户手中,造成积压损耗、虚假需求和超限额仓储,这些都不利于均衡生产和经营。

随时监控需求的动态变化,分析、预测哪些是日常需求,哪些是临时集中需求,使仓储与各种需求相适应;尽可能缩短订货提前期,对交货期限加强控制;科学设置最低定额、安全仓储和订货点报警点,防止缺货;了解大客户的仓储,在需要的时候临时调剂;监控供应商在途货物的品种数量和到货时间;与供应商和用户共同研究替代品,尽可能降低单价;制订应急预案、补救措施;每天都要进行盘点和检查。

2)B类货物。采用定量订货方法,前置期时间较长;每周都要进行盘点和检查;适量采购。

3)C类货物。大量采购,获得价格上的优惠。由于所消耗金额非常小,因此即使多储备,也不会增加太多金额。简化仓储管理。如果还像A类货物那样管理,成本效益将十分不合算,还会影响A类货物的管理。可以多储备一些关键货物,避免发生缺货现象。每月循环盘点一遍。对于积压货物和不能发挥作用的货物,应该每周向公司决策层通报,及时清理出仓库。

2.关键因素分析法

由于ABC分类法有不足之处,通常表现为C类货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且C类货物往往会导致整个装配线停工。例如,经销鞋的企业会把鞋带列入C类货物,但是如果鞋带短缺将会严重影响鞋的销售;一家汽车制造厂商会把螺丝列入C类货物,但缺少一个螺丝往往会导致整个生产链停工。因此,有些企业在仓储管理中引入了关键因素分析法。

关键因素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成四类,即:

(1)最高优先级。这是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性货物,不允许缺货。

(2)较高优先级。这是指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货物,允许偶尔缺货。

(3)中等优先级。这多属于比较重要的货物,允许在合理范围内缺货。

(4)较低优先级。经营中需要这些货物,但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

关键因素分析法比起ABC分类法有着更强的目的性。在使用中要注意,人们往往倾向于确定高的优先级,结果高优先级的货物种类很多,最终哪种货物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关键因素分析法和ABC分类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环节的目的。在对成千上万种货物进行优先级分类时,也不得不借用ABC分类法进行归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