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若干形式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中对生产的辅助性加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延续,实际上也是生产本身或生产工艺在流通领域的延续。这个延续可以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即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对整个过程产生负效应。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都会产生抵消效益的负效应。
几种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列举如下: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是使整个流通加工是否能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
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之处如下:
(1)多样化需求要求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而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会出现各种问题。
(2)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同时也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须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所以,一般而言,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使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者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尤其不宜与生产过程争夺技术要求较高、效益较高的最终生产环节,更不宜利用一个时期市场的压力使生产者变成初级加工者或前期加工者。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对生产及消费者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盲目的流通加工不仅不能解决品种、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实际增加了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一种形式。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www.xing528.com)
流通加工之所以能够有生命力,重要优势之一是有较大的产出投入比,因而起着有效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从政策上要求的即使亏损也应该进行的加工外,其他高成本的流通加工都应看成是不合理的。
(二)流通加工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要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加工情况的出现。要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就要做到最优的选择。
为避免各种不合理现象,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需要做出正确的抉择。目前,国内在进行这方面合理化的考虑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
要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和配送结合
这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的一个环节,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须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从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这种形式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2.加工和配套结合
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3.加工使商流合理化
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这一个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而是按干线运输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4.加工使商流合理化
通过加工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结合,通过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证。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的加工,形成方便购买的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