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活动,任何广告最终都是为了驱动产品销售,为此需要解决特定问题,带来消费者认知或者行为的改变,并最终达成销售增长,而策略则是这一系列行为背后的思考。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我们会看到各种广告牌,普通人会关注画面是不是漂亮,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则会关注这条广告背后有没有策略,是什么策略,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变化。
▶案例2-1 花茶文案:无策略和有策略
让我们从几个简单的案例入手,看看有策略和没有策略的文案有什么区别。看看这里的几张花茶广告文案:“对自己好一点”——这句话是不是似曾相识,有太多的广告都用过,你想消费者看到后会有感觉吗?我知道我要“对自己好一点”,跟喝你这个茶有什么关系呢?“阳光下慎重开放的花茶”——“慎重”这个词用得很独到,画面中的景色似乎也很浪漫,但还是和消费者没什么关系。“一起喝好茶”——写得更宽泛了,你好在哪里?谁卖茶会说自己不好吗?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张:午后3点,喝“花养花”玫瑰花茶。这句话就属于有策略的文案。提起午后3点,你会想到什么?对,下午茶。午后喝下午茶,是我们认知中的一个常识,广告通过把“产品”和“下午茶的场景”(具体来说是午后3点)建立联系,形成消费者选择模式(午后3点下午茶,是自然而然饮用该产品的时刻)。当我们把它融入广告标题中去反复强调,消费者想喝下午茶之时,“喝花养花玫瑰花茶”就会顺嘴溜出来了。
我们推测一下它的思考策略,可能在某次定性的调研访谈中发现,像花茶这类产品,消费者可能由于一时冲动购买了(尝试率较高),却常常锁在抽屉忘记了喝,也就阻碍了再次购买的可能(复购率较低)。所以,该广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产品被重复购买的概率,或者简单地讲,广告要让消费者养成“每天饮用该玫瑰花茶”的习惯,从而促进销售。这样的洞察或灵感,就藏在和用户的深度沟通中,如果被我们找到了,还可以通过定量的调研,来验证它是否正确。(www.xing528.com)
肯德基的“六点啦,肯德基早餐开始啦”也有这样的异曲同工之妙,在“六点早餐”和“肯德基”之间建立一种强关联,每次吃早餐,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大家不妨回忆下,还有哪些广告也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案例2-2 牙刷文案:无策略和有策略
我们平时看到的牙刷广告,它们的文案是不是都跟下列画面中的差不多:健康、亮白、清洁、护齿、柔软等等。这些特点,确实也都是我们的消费者需要的,但所有的牙刷品牌也都知道这一点,当你的产品处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时,如果文案只是写出那些别人都有的卖点,那就不足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和钱包了。
而这则牙刷广告,则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它当然也有着“清洁、亮白、护齿”等特点,但它一个都不说,而是问你:“一万根刷毛的牙刷,你用过吗?”每个人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肯定聚焦在“一万根”上,然后会有同样的答案:没用过。于是,它就迅速吊起了消费者的胃口,抓住了我们的好奇心:“一万根刷毛的牙刷用起来怎么样,我还真想去买回来体验一把。”牙刷的价格不高,是一个典型的低参与度品类,对消费者来说,牙刷就是牙刷,都差不多,买的时候无须思考太多,并不像买车、买手机,需要很多比较、考虑。所以,这则广告想要打破这种心态,激发好奇,塑造产品差异点,从而增加消费者选择该产品的可能性。
我们综合来看以上这两则广告,“午后3点,喝花养花玫瑰花茶”,“一万根刷毛的牙刷,你用过吗?”,这两句话,都没有飞扬的文采,但都通过洞察,建立起了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午后3点”,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把茶卖给想喝的人;“一万根刷毛”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抓住了他的眼球。这里起作用的,就是文案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