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验风险资本对家族企业成长绩效的总体影响方向上,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可能存在第三种解释路径。虽然家族企业成长绩效在风险资本投资前后显著不同,但这种不同不一定是风险资本产生的。在中国情境下,银行(Ross,2010;陈超和甘露润,2013)或机构投资者(Wang et al.,2003)等市场参与者被发现能够影响风险资本作用企业成长绩效。为了验证这种解释路径,本研究将机构投资者占股比例(Iowner)和银行占股比例(Bowner)分别与风险资本(VC)相乘,构建交互项来验证其他参与者的认证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和银行持股并未对风险资本作用于家族企业产生影响,结论排除了风险资本作用与家族企业成长绩效时,银行持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解释路径,由此可以验证风险资本的作用。另外,本研究控制了企业上市时的承销商声誉和审计师声誉,检验结论也并未改变。
2.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使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活动以改变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以经济业绩为基础进行投资决策的利益相关者或者影响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一般通过变更折旧政策、削减广告费支出、将经常项目费用归入非经常项目损失等方式实现。
企业上市前盈余管理的主要来源是应计会计,尤其是应收账款与净利润。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有可能是操纵盈余的来源。另外,本研究采用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职工人数增长率衡量企业成长绩效,也分析了采用这3个指标的原因。但是,选取的指标并不是唯一可行的度量方法,为了结论的稳健,进一步选取经营现金流增长率(Cashcha)和资产增长率(Assetcha)作为稳健性检验的代理变量来重新回归风险资本对家族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家族企业样本中,风险资本参与抑制了经营现金流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说明更换成长绩效的代理变量,其结果在趋势上与研究结论较为一致。
3.风险资本退出的因素分析(www.xing528.com)
风险资本如果在企业上市前介入,在企业成功IPO后,会有2种可能:一是获利退出,二是继续留在企业。如果能对比退出样本和继续留在企业样本则更能体现风险资本对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但因数据获取等问题,很难实现。
4.考虑金融危机因素
由于风险资本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自身的制度建设、风险控制以及对投资项目的选择等方面相比较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机构,都有很大的不足和缺陷。同时其发展更多地受到了外界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非常大的冲击,因而为了验证本研究的推断的稳健性,剔除了2008年的样本后,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
5.非线性因素分析
基于Morck et al.(1998)的文章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的市场价值呈现非线性的关系,以及陈文婷和李新春(2008)文中的观点,即家族高度涉入企业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风险倾向、市场价值呈现出复杂的曲线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相关。而企业的风险倾向、市场价值又与企业的销售收入、职工人数以及净利润的变化高度相关,因而在风险资本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绩效的主回归模型中加入风险资本所持家族企业股权比例、股权比例的平方项以及对应的三次方,结论依然不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