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存货从总体上来说,品种繁多,数量庞大。如果在管理控制时,做到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因此需采用一定的方法予以控制管理。
1.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存货ABC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具体划分如下:
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
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
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
存货ABC分类法如图4-6所示。
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7:2: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A:B:C=1:2:7。由于A类存货占用着企业绝大多数的资金,只要能控制好A类存货,基本上就不会出现较大问题。同时由于A类存货品种数量较少,企业完全有能力按照每一个品种进行管理。B类存货金额相对较小,企业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花费太多精力,同时,由于B类存货品种数量远远多于A类存货,一次可以通过划分类别的方式进行管理。C类存货尽管品种数量繁多,但其金额所占比重很小,所以企业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就可以了。
(www.xing528.com)
图4-6 存货ABC分类法
2.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
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Just-in-just System)是指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产供销过程,使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减少制造过程中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即减少库存、消除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基本原理是,只有在使用之前才从供应商处进货,从而将原材料或配件的库存数量减少到最小;只有在出现需求或接到订单时才开始生产,从而避免产成品的库存。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需要与材料物资的供应之间实现同步,使物资传送与作业加工速度处于同一节拍,最终将存货降低到最小限度,甚至零库存。
其优点是降低库存成本,减少从订货到交货的加工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缺点是一旦供应链破坏,可能企业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客户需求调整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加大经营风险。
知识延伸
近年来,存货的管理越来越复杂了。在某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适时工作制(Just-In-Time,JIT)来控制存货。正如其字面意思一样,它是指在刚好需要时取得存货并投入生产。因此,在JIT管理理论下,存货的增加是由于销售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生产的需要。海尔的张瑞敏说得好:“要根据订单生产产品,没有订单的生产就是在生产积压品。”
思政课堂
采购主管脑筋中的第一根弦就是存货管理。财务人员应恪尽职守,做好资产规划,保护公有财产不浪费、不流失,维护债权人、股东的权益,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