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务人员心理和谐: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探究

医务人员心理和谐: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探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是影响医患关系、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可及早地采取干预措施来缓解职业倦怠状况,能够有效避免因职业倦怠引发的种种问题。探究心理和谐在心理资本影响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挖掘影响职业倦怠的深层次机制,能够帮助相关学者制订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

医务人员心理和谐: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探究

2013年8月份,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该调查显示在全国30个省份,参加受访的316家医院中90%以上的医务人员遭遇过谩骂、威胁。2003年至2012年,恶性暴力伤医事件在我国共发生40起,单2012年就有11起发生,共造成7人死亡,28人受伤。从2008年至2012年,这5年期间,我国医患暴力冲突从48%上升至64%。在受访的医院中,针对医疗工作者的暴力袭击,主要包括口头辱骂、威胁、殴打乃至于凶杀事件的平均数量从21件增至27件,数量增加了3成。2013年10月,连续10天内竟发生6件伤医事件。这些恶性伤医事件多发生在大型、综合性医院,除误诊、误操作,患者诊疗费用高等原因外,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导火索。出现这些恶性伤医事件后,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相关措施,例如按照医务人员比例为医院配备保安人员,在医疗场所建立警铃、安检等相应措施。但是这些措施仅仅是缓和医患纠纷的外因,真正要缓解医患矛盾,需要从内因、从导火索入手,从源头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有效、长久地改善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这一群体的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严重影响着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行,以及医疗机构的发展和未来,尤其是在社会高速发展时期,该群体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医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人际关系复杂,并且接触频繁、密集,一天接触的患者要达到成百上千名。持续的工作压力,使医务人员长期处于工作应激状态,很容易产生消极、淡漠的情绪,并且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这种情感资源过度耗竭的症状也被称作“职业倦怠”。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是影响医患关系、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当职业倦怠的情况发生时,医务人员如果不重视调节自我,医院管理中再缺乏关爱与疏导,医务人员将处于情感枯竭的状态,无法较好地处理与病患的关系,时常表现出疲劳、烦躁等现象,甚至于以冷漠的态度对待病患及其家属。病患及其家属本就受病痛的折磨,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及安抚,而出现职业倦怠状况的医务人员会以恶劣的态度对待病患,激发了他们的愤怒,导致医院场所暴力状况的发生。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恶性暴力伤医事件在我国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职业倦怠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应激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影响。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查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为国家相关部门、医院管理者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减少医患冲突提供参考。

前已述及,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职业倦怠问题有所涉猎,针对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关于心理和谐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关于心理和谐的实证研究就更少。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弥补这一不足。我们计划在梳理心理资本、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心理和谐问卷,探查我国医务人员心理和谐的状态,并从实证层面上对医务人员群体的心理资本、心理和谐以及职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考察医务人员心理和谐在心理资本影响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医务人员心理和谐问卷,对心理和谐结构维度进行探讨,通过文献分析、预测和正式调查等步骤对心理和谐维度进行构建,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心理和谐问卷,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测量。

(2)了解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变量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差异。

(3)探索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心理和谐及其各维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4)探索心理和谐在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自2004年心理资本的概念被提出,该理论一直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了心理资本的概念、结构与测量,以及与之有密切的相关研究。其中,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也比较多,因此研究者转为考察更深层面的机制,探索影响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以揭示心理资本影响职业倦怠的心理机制。在我国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稀少,通过对心理资本、心理和谐和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进行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和谐的研究刚刚起步。我国目前的心理和谐研究比较集中于理论以及问卷的编制方面,对心理和谐的实证研究较少,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谐更为稀少,并且没有针对心理和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做相应的实证研究。因此研究心理和谐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的医疗体系也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根据心理和谐的结构与内涵,建立科学的医务人员心理和谐指标体系,作为量化研究和科学评价医务人员心理和谐状况的依据,不仅能够提供科学评定和谐医疗体系的标准,更能丰富和谐社会的研究成果。从理论角度考虑,本研究从心理资本、心理和谐这两个可衡量的角度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探究,首先可以填补目前对心理和谐理论研究的不足,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职业倦怠的理论。同时,对于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研究也为我国积极组织行为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补充。

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并且很可能因此影响医患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早期发现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可及早地采取干预措施来缓解职业倦怠状况,能够有效避免因职业倦怠引发的种种问题。从现实角度考虑,开展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心理和谐与职业倦怠的研究可以了解目前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以及工作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了指导,并且为有关部门机构提供更为客观的建设性意见。探究心理和谐在心理资本影响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挖掘影响职业倦怠的深层次机制,能够帮助相关学者制订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研究心理资本、心理和谐来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医院以及管理部门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所以对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心理和谐、职业倦怠及其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科学地认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医务人员作为救死扶伤的特殊群体,医务人员心理和谐的程度严重影响着医疗救助活动的正常实施以及与病患的密切关系,其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因此,了解并设法测量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谐水平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根据相关文献的梳理,关于医务人员心理和谐的问卷几乎没有,因而本研究尝试编制一个适合医务人员使用的心理和谐问卷,并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谐状况进行测量。

本研究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医务人员心理和谐的二阶四因子结构模型。本问卷是在张玉柱对高校教师心理和谐质性分析得到的四因子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构想,在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针对医务人员具体的职业特点,对四个维度的命名进行了调整,这与张玉柱等人的研究存在差异。该调整与医务人员群体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自然和谐感反映的是个体期待的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于自然、敬畏自然的体验,相对于自然来说,医务人员长期工作在医院这个大环境下,执业环境持续恶化,给医务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谐,故将第四个维度命名为环境和谐感。经过信度、效度的检验,所有的测量指标均良好,由此我们认为,本研究编制的医务人员心理和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医务人员心理和谐的测量与评定。

本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的心理资本水平为4.747,处于心理资本等级4~6之间。从心理资本各分维度的情况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乐观,韧性的得分最低。医务人员心理和谐的平均分为3.674,处于心理资本等级3~5之间,略低于中科院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得到的中国民众心理和谐水平(3.72分)。从心理资本各分维度的情况可以看出,人际和谐感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环境和谐感,自我和谐感的得分最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为1.898,处于心理资本等级1~3之间。从职业倦怠各分维度的情况可以看出,成就感低落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的得分最低。

本研究中医务人员心理资本与心理和谐水平较高,处于低度职业倦怠水平,其原因在于:首先,可能与本研究的被试样本有关,本研究的被试全部来自于河南省某四线城市的两所综合性医院,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工作压力较低,社会竞争小,整体工作环境比较安逸。再加上这两所综合性医院近年来针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持续开展了讲座和培训,也这是本研究中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和心理和谐水平较高的原因。

根据数据分析,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总分上的差异比较大,其中医生、护士的职业倦怠高于其他医务人员,在去人性化维度上,医生得分高于护士,这与医生的职业性质有关。在当下医患关系紧张并恶化的形势下,在面对疾病和病患的诊治过程中,医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医生的职业倦怠水平更高。

本次研究中,是否承担着管理职位(医院的行政职位、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以及情绪耗竭和成就感低落维度的影响非常明显。承担的管理职位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总分和各分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没有承担管理职位的人员,即职业倦怠的程度低于没有任何职位的医务人员。因为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下,管理岗位的医务人员普遍受到尊重,并且经济收入更高,因此在与没有承担管理职位的医务人员相比,更容易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工作满意度更高,这与王阳等的研究结论相同。(www.xing528.com)

不同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只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成就感水平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技术职称较高的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薪酬以及福利待遇比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高,同时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比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的升职以及担任管理岗位的机会更多,同时也具有更多的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因此具有高职称的医务人员成就感更高,工作满意度也更高,职业倦怠的可能更低。

根据数据显示,职业倦怠的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徐甫、吴均林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去人性化维度上,男性的得分高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男性的性格特点有关系,男性一般给人沉着冷静、沉默寡言的特点,相对于女性来说,亲和力更弱,理智感更强,更容易给人不可接近的感觉

Maslach等总结以往研究后指出,人口学变量中,年龄与倦怠相关并且越年轻的员工倦怠水平越高。在此次研究结果中,年龄也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的人口学因素,医务人员的年龄在职业倦怠的总分和各维度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5)。在去人性化维度上,31~40岁医务人员的去人性化高于其他年龄组,而且得分显著高于年龄小于30岁的医务人员。主要原因在于日常工作中年龄大于40岁的医务人员不会被安排较重的工作,工作压力多集中于小于30岁和31~40岁年龄阶段的医务人员上。而处于31~40岁年龄段的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科室工作中出现的紧急和突发的问题都需要他们作为主干力量去解决,长期与病患及其家属打交道,导致他们出现麻木不仁的态度。而在职业倦怠总分上,31~40岁的医务人员得分显著高于年龄超过50岁的员工,也印证了工作压力主要集中与低年龄段的医务人员身上,因为相对于较大年纪的医务人员,他们的体力、精力都比较充沛,更具备能力较好地完成日常的工作和任务。

不同婚姻状况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总分以及情绪耗竭和去人性化维度上分数存在差异,已婚的医务人员分数都显著高于未婚的医务人员,即已婚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高于未婚的医务人员。这与吴俊平的研究结果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已婚的医务人员具备更多的社会角色,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社会、家庭义务,除了要与病患进行沟通外,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家庭和孩子,因此已婚的医务人员情绪耗竭得分更高,职业倦怠的情况也更严重。

不同工龄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总分及3个分维度上差异比较大,工作年限11~20年组的情绪耗竭记分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工龄30年以上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职业心态想要达到成熟和稳定需要及其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10年左右,而工龄10年左右的医务人员经验丰富而且年富力强,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工龄11~20年的医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虽然比较丰富,但是整个科室的压力都集中在他们身上,遇到的棘手问题也比较多,所掌握的知识还不能自如地应对工作的需要,因此承受的压力比较大,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提高,所以相对于工龄较低和工龄较高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更加严重,这与常青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关分析表明,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及其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乐观,心理和谐及其各因素人际和谐感、自我和谐感、社会和谐感和环境和谐感,二者及其分维度与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医务人员心理资本越高、心理和谐程度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即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落也就越低,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闫丽娜,苏便苓等通过对河北省101名医护人员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以及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郭明慧研究了中学教师心理资本、工作内容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成显著负相关,并且心理资本里的乐观维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作用最为显著。闫晓飞、何丹、王一娟等针对员工进行了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的各维度与职业倦怠成显著负相关,并且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都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缺乏心理资本的员工会导致严重的职业倦怠。通过文献整合梳理,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都得出了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即两者成显著负相关,并且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国内的一些研究仅仅探讨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对心理资本、心理和谐和职业倦怠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做深入的探讨,这也正是本研究感兴趣的一点。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心理资本总分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对职业倦怠的解释率为25.1%。心理和谐总分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对职业倦怠的解释率为25.2%。心理资本与心理和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职业倦怠,通过解释率可知,心理和谐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大于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因为心理资本是一种类状态(state-like)的心理特质,但是心理和谐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甚至一些学者认为,心理和谐就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它反映了医务人员整体的心理状态,能更为有效地影响职业倦怠。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和谐迫在眉睫,降低职业倦怠的水平,能够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对于心理和谐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效应分析可知,心理和谐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中介效应不完全通过中介变量心理和谐的中介来达到其影响。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effectm=ab/c=0.491×0.338/0.502=0.3305,即中介效应占了总效应的33.1%。这说明,心理资本较低出现导致产生的职业倦怠,其部分是经由心理和谐影响的,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具有负向影响,而心理和谐对职业倦怠也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因此,过低的心理资本水平会导致心理和谐的降低,进而引起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可见,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资本水平有助于其心理和谐的提高,从而对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李超平和时勘修订的中文版职业倦怠问卷,测量该问卷的信效度。心理资本的测量采用Luthans等编制、李超平翻译的心理资本问卷(PCQ-24)测量其信效度,并且编制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谐问卷,对问卷的结构和信效度进行检验,研究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心理和谐与职业倦怠的特征,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探讨心理资本、心理和谐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心理和谐在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论如下:

(1)医务人员心理和谐是一个包括人际和谐感、社会和谐感、自我和谐感、环境和谐感的二阶四因子模型。本研究编制的医务人员心理和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医务人员心理和谐的测量与评定。

(2)医务人员处于低职业倦怠水平,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在岗位类别、管理职位、技术职称、年龄、工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3)心理和谐在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从职业倦怠中介变量的角度,寻找能够降低职业倦怠的方法。与以往研究从客观因素(如:工作压力,工作要求)的角度来寻求降低职业倦怠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本研究从内在、主观的因素出发,比如本文提到的心理资本、心理和谐,探索内在因素影响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心理和谐及其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的提高可以降低职业倦怠的产生,提高心理和谐水平能够减少职业倦怠情况的发生。为了有效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就需要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心理和谐的情况和特点,从提升心理资本,提高心理和谐的角度出发来降低职业倦怠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