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设计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如何设计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司治理机制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各种变量的压力下相互作用而达成的一种保证各自利益的运动规则,而这种机制性规则的目的在于使公司这一信息节点最大限度发挥其能量,在目的和机制之间存在着机制设计的一般原则。现实中的公司治理机制主要表现为设计的属性,因此贯彻激励相容原则尤为重要。设计公司治理机制必须将这一原则放在重要的位置。

如何设计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一般而言,债权依附于股权。债权人之所以愿意将自己的货币或者其他物品出借给债务人是因为这样可以得到好处,同时债务人目前拥有的资产等信号表明其有很好的发展能力。即使这样,债权人也要承担债务人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为了使风险最小化,债权人在出借前和出借过程中对债务人的信息考核和监督就是不可或缺的。公司治理中的债权机制恰恰也就体现在这里。在长期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在本期(t)如果得到满意的回报且根据已有的信号表明债务人状态良好(主要表现在财务方面),那么债权人可以在下一期(t+1)继续与债务人合作。这一机制的良好运行需要高质量的资讯信号和完备的法律环境等。因此,事前的资信评估,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信托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托管制度需要体系化的完善。

公司中凭借自己的劳动来创造财富的阶层被称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实际上这部分人被分为两部分:一是凭着自己较多的专业知识和以往良好的业绩被推举到经营管理技术管理与实施层面上的一部分人;二是一般员工,他们一旦选择某一特定的公司,自身的发展与知识积累就会与公司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形成专用性资产形式。这部分人中的第一部分凭借自己对公司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信息优势对公司治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形成一个经营者机制。至于一般员工层次的人力资本和众多的小股东相似,属于大集团问题,尽管一般员工采取工会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但大集团中集体行动的困境在工会中表现突出。

消费者和供给者分布于公司的上游和下游两端,由于较长期的交易往来形成了一定量的专用性资产,像供给者为提供特定产品而投入的专用性设备,消费者购买到特定产品(如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服务或者性能升级等。他们作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尽管不能像股东、债权人那样直接参与公司治理,但这一间接机制从两端框定着公司内部的所有机制。

公司治理中的各种机制背后的行为人集团有着不同的机构,各集团之间、集团内部相互博弈,形成的均衡很可能是个人理性而集体非理性,为使博弈人走出“囚徒困境”获得整体的更大利益,管理机制的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公司治理中的管理机制使公司治理原则的制定得以贯彻,管理机制的落实要借助于一定的规则、规范、背后的行为人。这种规则有效的前提就是激励相容,有了这一前提保证再加上强制或提倡性的信息强化,公司治理中的行为人就会在网络正反馈作用下正向趋同其行为,使公司治理走上良性轨道

总之,公司治理的各种机制都是与具体的行为人及其集团相对应,要发挥各种机制的作用,需要很好地把握行为人的行为模式。公司治理是各种机制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也是经常性的。

任何一种机制都是在保证行为人都参加游戏的前提下后发形成的。上述对公司利益相关者行为逻辑的分析,构成了公司治理机制后形成的基础。公司治理机制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各种变量压力下相互作用而达成的一种保证各自利益的运动规则,而这种机制性规则的目的在于使公司这一信息节点最大限度发挥其能量,在目的和机制之间存在着机制设计的一般原则。

1.激励相容原则

保持一个机制有效的根本原则就是激励相容,这一原则强调了机制设计者和机制需求者最终目的的一致性。机制的形成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行为主体在相互博弈中自发形成;二是在经济主体相互博弈的基础上由第三者设计。激励相容原则在第一机制的形成中是自然地贯彻。强调激励相容的关键是第二类机制的形成,因为在这类机制的形成中,第三者设计机制时很可能陷入信息不对称,而使设计的目的与机制需求者的目的发生偏离。因此,机制设计者必须清楚机制需求者的行为基础及其模式。现实中的公司治理机制主要表现为设计的属性,因此贯彻激励相容原则尤为重要。(www.xing528.com)

2.资产专用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判定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依据是资产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某种资产只能用于某种专门的用途,如果转作其他用途,则其价值大大降低,放弃其他用途构成此类专用资产的机会成本。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某一数量的专用性资产,这些能够用数量来表示的专用性资产可以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分离出来,而这恰恰成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行为决策的关键。无论是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员工,还是与公司具有长期契约关系的供应者和消费者,都有一定的专用性资产锁定在特定的公司中。设计公司治理机制必须将这一原则放在重要的位置。

3.等级分解原则

等级分解原则是这样的:使组织的内部结构安排能够克服各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地说,就是对组织中的决策权和相应的责任进行分解,并落实到每个便于操作的基层单位,从而有助于防止道德风险,进一步节约交易费用。

4.效用最大化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原则

效用最大化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原则是信息范式下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效用最大化动机表明了行为人的行为方向,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表明了过程中的约束。因而,行为人即使从效用最大化动机出发,由于信息不完备的约束也不见得就能达到效用最大化,因为最大化的行为动机受制于信息的不对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