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明确了经济周期的定义,从就业、消费、生产三个方面来定义萧条与繁荣,并且把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周期与学术意义上的经济周期区别开来。指明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即高涨、衰落、危机和复苏,并指出周期的两个经常性特征,即生产和货币需求的平行动向。
从扩张的起点开始分析,在存有未运用生产资料情况下扩张的演进,此时劳动力的供应具有充分的弹性,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价格、成本与利润都有提高,固定资本投资受到刺激,增长尤为显著。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流通额的扩张是一个必要条件,由于新投资机会的出现,使所吸收的资金超过了储蓄,不足部分,便不得不求助于通货膨胀;资金供应方面的变动,往往会使扩张力量进一步加强,因为经济的扩张,足以使贷出者提高信心,愿意以较低的利率贷出资金。在扩张过程中,由于对制成品需求的反应,预期的作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特别是加速原则的作用,使生产品与耐久品的生产比非耐久消费品的生产增长得更快。扩张过程中不同时期储蓄的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扩张本身。
收缩过程跟扩张过程一样,也是累积性的,自行加强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把通货收缩理解为以货币计量的商品总需求的逐渐减退,那么它就会起主导作用。因为通货收缩的蔓延被各种因素加强,便会造成累积性的经济收缩。这一过程在货币上的表现是总需求的减退,投资的累积性下降,资金供应枯竭。其原因在于中央银行直接发动的通货收缩,个人贮藏黄金与纸币,商业银行收缩信用,企业机构进行贮藏,非银行债务的清偿,债务人被迫出售资产。与扩张过程相反,生产品与耐久品的生产比消费品与非耐久品的生产要减退得快,这里加速原则又起了主要作用。
关于收缩(即危机)的近因,有以下几种情况:局部干扰引起总需求减退,如政府与银行实行收缩通货,成本提高引起的局部衰退等。那么,为什么当经济体系扩张演进超过了某一点以后,就越来越经不起通货收缩的冲击呢?这是因为扩张得以顺利进展需要两个最主要的条件:弹性的货币供应和弹性的生产资料供应。而一旦扩张超过了某一点后,货币供应和生产资料供应就变得缺乏弹性,劳动力资源日趋枯竭,障碍便逐渐发生。此时扩张过程自身也酿成干扰。生产结构的失调,加速原理的作用,信用收缩与生产因素不足派生需求的影响,不可避免的生产变更,工人效率的降低,由于需求不足的投资减退等等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www.xing528.com)
走向复苏的近因,主要有生产者支出增加,可投资金供应增长,可投资金需求增长,对投资的某些刺激和消费支出增长。那么,为什么当经济体系收缩演进超过了某一点以后,对扩张刺激会越来越敏感呢?这是由于生产要素供应和信用供应随着收缩的演进逐渐恢复了弹性,从而使收缩丧失了动力,而收缩过程也多半会发生扩张倾向,如信心的恢复、投资的复活、重置的需求、工资的降低等,都会使经济出现新的转机,并走向复苏的高涨。
对国际之间经济周期分化的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个是运输成本,也就是商品与劳务的不完全可动性,它可能控制繁荣与萧条共存;第二个是投资、信用与银行业务地方化,即资本的不完全可动性,它们对周期动向所发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对当地繁荣与萧条会发生挫抑作用,而有时则相反;第三个是国家的通货自主。在金本位、汇兑本位和自由汇兑三种条件下,资金的国际间流动以及经济周期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