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如何利用大数据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针对农产品滞销现象,相关部门和企业还没有在大数据背景下找到能真正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农产品滞销事件根源就是市场供需的不均衡。利用大数据的数据提炼、市场分析和平台运作优势,只能解决一部分由空间和时间限制而带来的供需不对称的问题,对农产品滞销起一定的改善作用。

IT、金融业大佬近几年投资农业的热度大增,都愿意去农村争当一位新农人,随之而来的是各大电商网站都开始拓展农产品市场,这对传统农产品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农产品的高品质并愿意为之付出较高的成本,这才使得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农产品的发展存在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产品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优势在于,可以利用相关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配送、仓储、分销和消费者数据资源的整合、分类和提炼,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农产品供需信息等方面得到跃升,生产成本、流通成本、销售成本因之下降。但目前农业大数据还存在共享开放不足、数据不完整、信息封闭及信息不对称等很多问题。例如,针对农产品滞销现象,相关部门和企业还没有在大数据背景下找到能真正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农产品滞销事件根源就是市场供需的不均衡。

2014年10月甘肃礼县苹果因冰雹灾害而滞销;2015年3月份,陕西省礼泉县近百万斤贡梨滞销;同年4月份,浙江温州苍南遭遇了大面积番茄滞销,苍南是我国番茄的主要产区之一;2015年6月份,安徽水果大县砀山遭遇了20万亩西瓜滞销;2016年甘肃兰州榆中县彭家营村遭遇了春笋滞销;2017年5月河南开封市平城乡郭君村遭遇了蒜苔滞销等等。

当农产品出现滞销时,一边是农民的满脸愁容,一边是城市居民抱怨果蔬价格太贵,因而很容易出现“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的怪圈。而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大数据才能够彻底解决,利用大数据来调配市场,使市场供需尽量均衡。

大数据的特征是,数据量大,整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价值大,精确度高。利用大数据,就能有效解决农民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猪肉为例,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细化到每头猪的生长情况、饲养状态、位置信息、健康情况、出栏时间、预期收益,还能对接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情况全面掌握,大大减少盲目的市场行为。

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预测猪肉价格的周期变化,从而得出猪肉的价格波动周期,现在市场的猪肉价格变化大概3年至5年为一个完整周期,少的时候2年多,多的时候5年多,这个周期的长短受多重因素影响,例如天气情况、传染病防治好坏、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农民的收入、饲料价格浮动等,同时又跟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消费心态有关系。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对庞大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判断,从而建立一个全面的养猪的信息系统,全国所有养猪的农户,能够获取有效的养殖、销售信息,必然能使养猪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继而保证农户的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产品滞销等现象。

农业部出台的《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的思路和办法,充分发挥各地农业部门及企业、科研单位的作用,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与此配套,企业可以自发建立农业数据共享平台,使农产品供需从传统的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新模式转换,可以建立更多像“淘农村”那样的滞销农产品电商平台。(www.xing528.com)

仁寿县隶属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是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丘陵经济十强县、工业强县示范县、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县、四川天府新区重点辐射县。作为四川典型的农业大县,仅仅2016年一年的时间,仁寿县就发展出400多个农村电商。而在此之前,虽然仁寿享有“中国枇杷之乡”、“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县”、“全国优质生猪调出大县” 等诸多金字招牌,但是,很多农民商户却长期存在着农产品“难卖难销”的问题。

2014年初,仁寿县为解决长期困扰农民农产品的“难卖难销”的难题,率先发展并组建电子商务协会,设立电商产业发展基金,让电子商务也逐步走向农村,服务农村的农副产品种植和销售。电商进村的项目,使得原来合作社130多家农户农产品的销售有了很好的渠道,而且随着销售渠道的日益扩大,仁寿县近几年枇杷的产量越来越大,每年产量近30万斤。在仁寿县2016年举办的“网上枇杷节”期间,枇杷的销售价格比往年高出4~8元每斤,仅在活动当天,枇杷的销售量就超过1万斤,销售额20多万元,这样的销售成果,也确实让当地的农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仁寿县的一些村镇还建立了“赶场小站”,牵手千万家,连接大市场。全县400多个行政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外销,扩宽销售渠道,彻底解决了“难卖难销”局面,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仁寿县为了实现多层次培训,专门创立了网商从业培训体系,有序推进大学生村官、职教学员、“赶场小站”管理员培训等。一万多人经过了系统培训,其中1400余人成功开店,极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为了做得更好,仁寿县提出了“跨界整合,双向流通”的创新模式。将现有的农家店、物流、金融服务和大型电商企业的资源进行跨界整合,成立一个大数据平台,利用“赶场小站”对农村信用基础数据进行连接。

到2015年,仁寿县已建成一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5个乡镇区域配送中心、60个乡镇级电商服务站、4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在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的同时,物流成本也在逐渐下降。仁寿县加紧培训电商人才,在2015一季度新增培训电商从业人员2023人;乡镇村级“赶场小站”每日平均代买量也在逐步增加。

利用大数据的数据提炼、市场分析和平台运作优势,只能解决一部分由空间和时间限制而带来的供需不对称的问题,对农产品滞销起一定的改善作用。从长远来看,将分散的小农经济整合成具有规模效应和市场敏感度的农业企业经济,增强农业生产单位自身的抗御风险能力,同时培育农产品网络营销和市场开拓人才,似乎才是改善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治本之道,而这又有赖于我国农村经济发生深刻的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