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先机,在医疗方面也是如此。患者数据,特定疾病患者的人数和状况等;药物市场数据,市场上有哪些药物,存在哪些缺陷,对新药的需求等;特定疾病的药物研发前沿数据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款陈旧甚至效果还没有已有药物好的“新药”是难有市场生存力的,新药的开发必须依托前沿技术,有独到之处。
世界知名的生物系统专家阿瑟·莱文森博士认为:“人类在抗癌研究方面投入的资金比阿波罗登月或者语音识别要多得多,但至今依然难以根治癌症。因为癌细胞基因的突变和人有关,而且可能一再突变,因此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设计特定的抗癌药,而且要根据患者癌细胞每一次新的变化研制新药。只要这个研制速度能够赶得上癌细胞的变化,那么,即使不能彻底杀死所有的癌细胞,患者仍可以长期和癌症共存。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依靠最新的IT技术,尤其是大数据。”
我们已知的各种可能导致肿瘤的基因错误不过在万这个数量级,而已知的癌症不过在百这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即使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恶性基因复制错误和各种癌症的组合,不过是几百万到上千万种,这个数量级在IT领域是非常小的,但是在医学领域则近乎无穷大。
美国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家埃里克·托普在《颠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一书中认为,个人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以及一系列实时健康监测技术是未来能让每个个体明确知晓自身健康状况的有力工具,能赋予每个人更多的自由,自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大量的基因数据、临床实验数据、环境数据以及居民的行为与健康管理数据形成了大数据,利用好大数据可以提升医疗价值,形成个性化医疗,从而改进居民健康,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或“已病早治”以及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如果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在这不超过几千万种组合中找到各种真正导致癌变的组合,并且对每一种组合都找到相应的药物,那么对于所有人可能的病变都能够做到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人的不同病变,只要从药品库中选一种药即可,比如对患者约翰,他原本是使用第123号药品,如果发生新的病变,经过检查确认后,改用266号药品即可,这样并不需要每一次重新研制药品。如此一来,便可以控制癌症了。(www.xing528.com)
我国每年约有30万儿童因滥用抗生素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有的儿童甚至因此而失去生命。我国的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美国的这一数字也超过了10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滥用药物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对于检出疾病的病人,医生的治疗方案,都是对症下药。但即使使用的是同样的药物,针对的也是同样的病,不同人的治疗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主要是由单核苷酸(snp)决定的。通过遗传组学/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同一个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可以达到300倍,仅依靠医生的经验判断,往往不足以保证治疗方案的绝对安全。所以不同的人对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基因的差别决定,即使在选择同种药物时也应有药量和剂型的差别。
通过对个人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特有的遗传特征和药物敏感性来治疗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疾病。真正迈入个性化医疗时代后,每个人的基因电子病历中,会记载个人的所有潜在疾病及对药物的敏感信息,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先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得到验证后,再对病人进行治疗。或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可以减少副作用。
不少药其实对特定的人群有效,现在的关键是找到那些特定的人群,让那些研制过程中被淘汰的所谓“废药”经过改造后能够重新被利用。在未来,可能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药品医治,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特效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个性化医疗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已不是上个时代的一概而论,而是更多地追求依据个体实际情况开展医疗。这就对新型药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在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上尤为重要。现在发展起来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有基因筛查等,这些都在治疗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认可。那么,制药公司的药物研发,也需要依托这些前沿技术,符合其使用规律,这样才可以与时代相吻合,获得更多的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