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和其他行业相比,总体上仍相对落后,尤其是农业大数据发展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主要设备和核心技术还主要依赖于进口,虽然我国农业数据资源十分丰富,但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应用,数据资源体系还有待构建和完善,网络传播和信息服务在打破农民封闭意识、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信息化应用技能等方面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化展开。
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在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指出:“农村网民规模”这一项,揭示了农村与城市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的普及率为26.9%,城市的普及率则为73.1%,二者相差近35.6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意味着农村还有过亿的人口没能接入互联网。同时,数据还显示:农村居民不懂网络和电脑而不上网的比例达68.0%。
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化系统不能很好地进行推广,不能发挥系统的最大效用,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农民缺乏获取信息和甄别信息的能力,使其失去了应用网络的兴趣。另外受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影响,农民信息意识淡薄和信息素养缺乏,对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和应用能力不能够很快地适应,致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农业大数据还存在以下几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大数据共享性
农业大数据的群体是政府或者研究机构,而农业企业或者农民不会拥有一手农业数据或者数据报告。如何把农业领域的大数据共享,这一点至关重要!
2.大数据真实性
农业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数据真实性、数据分类、数据共享和数据决策,最终围绕农业产业链形成闭环。农业大数据在于计算与分析,并不能产生数据。同时在产生数据过程中,有可能是人为的作用。比如:养猪农户或企业通过喂养猪的频次、运动情况、排便与休息等数据可以判断猪是否健康,但如果喂养的饲料与食物有排他性,而导致猪生病的情况,这个时候,数据就有可能出现误差。
3.使用大数据者的能力
农业大数据的运用都要产生报告或者结论,但使用者对大数据的报告、结论进行辨别与解读特别重要。大多情况下大数据的解读是需要专家来完成的,这就代表很多农民都解读不了大数据。(www.xing528.com)
4.大数据主体问题
谁来主导大数据也是一个应当重视的问题,大数据服务一定是便民化,而不是集中在一家形成垄断行业,如果是这样,那么全民普惠的时代肯定不可能实现。所以国家必须要建立大数据收集与计算平台,并大力培养大数据分析人才。
5.大数据成本问题
成本高是大数据的一个特点,农业大数据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如何把大数据的成本降下来是关键。同时,如何借助商业资本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并快速确立商业模式,让大数据不仅仅是服务,更能变现,从而降低大数据生产的成本。
6.大数据的跨界问题
大数据的跨界直接决定大数据运用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因此,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结合农业物联网、信息进村入户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工作,在测土配方施肥、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机作业等领域,研发一批有效支撑智慧农业建设的大数据应用系统。联合政产学研用各方主体,开展农业大数据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大数据关联分析,开发一批分析模型和应用成果。
7.大数据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依赖信息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