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数据助力现代农业安全建设

大数据助力现代农业安全建设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互联网+”为抓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产供销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建设,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质量追溯信息系统、风险预警评估信息系统以及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信息系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大数据助力现代农业安全建设

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40号文件《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说到:“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制度标准建设,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加工储藏、检验检测等数据共享机制,推进数据实现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和可视化运用,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关联性,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实现各环节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推进实现种子、农药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信息可追溯,为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消费安全。”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才能振兴。合理正确应用大数据,才能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才能良好快速发展。

在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傅小西”的西红柿已经结出了“互联网+”智慧农业的“累累硕果”。智能蔬菜基地的生产种植部主管黄月琴,每天除了到种植区检查棚内西红柿的植株、果实是否健康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回到电脑操控室里,接收和处理系统传来的气候参数。

在这些数据的“呵护”下,大棚内的西红柿奇妙地实现了四季不断产,且年产量比普通地栽高出了8~10倍。只要动动鼠标,就会出现一组由实时温度、湿度、光照等组成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组成的气候参数就传到了电脑终端,在大棚里的西红柿要添加多少营养液,什么时候要采摘,全由这组数据说了算。

福建省福安市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个人逾2000家,依托大电商网络,积极推广应用“一品一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目前,福安市共有259家农业企业进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751家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备案,实现了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有力保障了福安农副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www.xing528.com)

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福建从2001年就开始治理餐桌污染,于2011年启动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2017年9月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目前福建省76个涉农县(市、区)全部接入追溯平台,3700多家生产主体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即时上传、远程可溯。全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正在逐步铺开,成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守护神”。

2017年,福建优先选择茶叶、蔬果、食用菌、畜禽等特色产业,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推动全省农业生产智能化;2018年,福建还将实施“农业云131”信息工程,即构建一个福建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三个服务系统,建立一个服务全省“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以“互联网+”为抓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产供销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建设,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质量追溯信息系统、风险预警评估信息系统以及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信息系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标准化控制和管理;在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以及智能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方面,利用移动通信技术采集和汇总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研究基于大数据理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评估方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按行业类别、信息来源、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等内容进行初步识别,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级,对事件造成的损失等进行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