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其基本思路为:在上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定每个指标因子的评价等级基础,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构建模糊判断矩阵,最后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1.确定评价体系的分级标准
由于文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首先进行标准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类型众多、尺度不一,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本章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即I、II、III、IV、V)对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 192—2015),最终确定各指标等级划分范围,如表2所示。
表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2.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借鉴顾成林、李雪铭(2012)[22]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隶属函数确定每个因素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对于逆向指标采用降半梯形分布,隶属函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xi为i因子的实测值,aij为i因子所对应的j级别标准值。
对于正项指标,将上述公式的“大于”改为“小于”,“小于”改为“大于”即可。
将各因素评价集的隶属度为行组成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R:(www.xing528.com)
rij表示i种指标的生态环境质量数值属于第j类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集合
W为评价指标的权重,满
4.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式中W为输入,R为“模糊变换器”,是由各单因子评价矩阵组成的m×n阶模糊关系矩阵;B为输出,是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是一个1×n阶矩阵。
另外,对每个生态环境质量等级赋予一个等级参数,级别越高,等级参数越大。如果选取了n个等级,则I=[n,…,3,2,1]T,计算综合值:
X=B·I
X即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