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驱动下PM2.5的异质性分析

创新驱动下PM2.5的异质性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探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后创新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是否发生变化,我们从时间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样本划分为两个时间段。表明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步伐,创新能力得到逐步释放,技术进步对降低PM2.5存在累积效应。

创新驱动下PM2.5的异质性分析

2012年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探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后创新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是否发生变化,我们从时间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样本划分为两个时间段。回归结果显示,2003—2011年专利总量系数为-0.7454,显著性水平为5%;而2012—2016年该系数变为-6.3497,增加了7.52倍,且显著性水平提高到1%。表明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步伐,创新能力得到逐步释放,技术进步对降低PM2.5存在累积效应。分时间段的回归结果对全样本回归下不显著为负的产业结构系数提供了良好解释,我国通过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了制造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产业结构对PM2.5的贡献由显著为正变为不显著为负。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系数也显示出相同的回归结果,2012年后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逐步趋于绿色化和合理化。

表3 分时间分地区回归结果

续表

考虑到中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表3中(3)至(5)列报告了东中西部[2]分区域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专利存量对三个地区的PM2.5浓度均存在抑制效应,但该作用仅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且东部显著性最高,系数负向最大。可能是因为相对于中西部而言,东部地区城市在人力资本历史遗产、区位优势和经济开放型的综合作用下,拥有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夏怡然等,2019)。人力资本作为从事创新活动的主体要素,更高的受教育水平降低了企业生产环境友好型生态产品的研发成本,加速释放了创新对雾霾的抑制效应。此外,东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了创新偏好较强的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力(张杰等,2014),加大发挥创新治污减霾的技术效应;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武汉、西安和成都等城市也集聚了较多高校、科研院所,其创新活动未能与企业产生良好互动,多以科研专利形式存在,较少应用到生产活动中,难以发挥创新对雾霾的抑制作用。(www.xing528.com)

表4 按特征分组回归结果

续表

进一步,本章按照人力资本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进行分组,采用样本期间内城市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衡量人力资本水平,使用考察期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总额的比重表示市场化程度,分别求得地级市在样本期内两种指标年均值,并按照中位数将其分为高低两组。表4中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及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创新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