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 何苗
摘 要 为探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本章测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各省域的经济密度,研究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时空演化特征;同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企业密度对经济密度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密度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各省域的经济密度在整个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正在不断减小;企业密度对经济密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经济密度;时空分布;企业密度;空间差异(www.xing528.com)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判断,并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结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前提。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应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导致我国经济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发展状态。尽管“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战略的实施使这种非均衡状态有所缓解,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密度代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集中程度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不仅是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且是制定各项区域政策与评价实施进程的重要依据[1]。为了分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差距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化态势,本章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从经济密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不同省域经济差距的时空分布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企业密度对经济密度的影响机理,以期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