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40年:中国企业创新升级的启示与策略

改革40年:中国企业创新升级的启示与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点上回望中国过去技术进步的历程,中国作为技术后发国走了一条典型的技术赶超之路。鉴于此,要引领中国的企业精耕主业,打破其创新定位的短视性,帮助企业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能力升级体系、大幅提升中国高质量创新。总之,中国创新型企业层次体系的打造,不仅需要培养“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还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立体的多层次协同模式。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点上回望中国过去技术进步的历程,中国作为技术后发国走了一条典型的技术赶超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与前沿技术国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通过技术选择、引进、吸收和改造获得充分的“赶超红利”,成为中国增长奇迹主要动因。随着新常态下的中国进入技术追赶的后半程,殆尽的后发优势和有限的技术空间使得后发国家需要依靠自主创新来扩张技术前沿面,从而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基于技术赶超的视角,我们估算未来10年乃至30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年均增速仍会保持在5%~6%的中速区间,但是在未来仍需要以推动技术前沿的自主创新为核心来践行技术赶超,谋求经济增长潜力:

第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来放飞高质量创新的翅膀。实施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赶超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培育企业技术能力:多措并举强化企业作为新技术采用的主体、新技术研发的主体、新技术孵化的主体和新技术投资的主体的“四位一体”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抱负,助力企业深耕主业。中国很多企业存在创新目标模糊、抱负不足,从而存在“创新惰性”的现象(万道侠等,2018)。或是企业的创新定位短期,目的不是为了谋求长期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而是追求创新“数量”和“速度”来释放创新信号,从而在短期“展示自身创新能力构建和提高”,以期获得更多的迎合政府创新战略、投资者喜好和市场青睐,从而造成实质性高质量创新十分有限。鉴于此,要引领中国的企业精耕主业,打破其创新定位的短视性,帮助企业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能力升级体系、大幅提升中国高质量创新。

第二,努力打造创新型企业的多维立体的层级体系,构建全方位创新格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深入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其实这核心要义是要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地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层级体系。一方面着力培育创新的龙头领军企业,使其发展成为创新的领军者和风向标,成为创新企业系统内的心脏和引擎;另一方面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中小微企业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是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创新中面临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困难与制约,破解其创新发展的困境,助力其成长空间的延伸。总之,中国创新型企业层次体系的打造,不仅需要培养“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还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立体的多层次协同模式。同时要推进企业所有制改革,为国企注入创新活力。基于中国企业的所有制特征,在构建全方位立体的创新格局时,需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所有制改革,盘活国有资本,探索所有制改革多种形式,通过股权重新配置,使企业兼具资源优势和创新精神,为国企注入创新活力和动力,从而形成“国企—民企”双擎牵引的创新新局面。(www.xing528.com)

第三,以顶层设计的视角构建适应性组织和制度环境,助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赶超的实现。明确政府定位,发挥“特惠式”助推政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发挥政府助力创新的“有为”扶助之手:在产业政策方面,加大财政对研发的投入和补贴,以倾斜式产业结构政策来支持重点产业升级换代,甄别并剔除发送虚假“创新类型”信号以获取政府R&D补贴的企业,对于真正的“创造”型企业进行扶助和补贴,做好产业发展引导。在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坚定不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新技术、新知识的扩散和应用,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使其在营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有所突破,明确经费支持的产学研紧密合作实体的方案以及支持专业化、国际化的技术转移以及服务机构,逐步形成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利用开放型经济的优势,通过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聚集。同时多方合力鼓励和帮助骨干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科技和创新合作“朋友圈”,重点支持优势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