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支柱性地位决定钢铁贸易保护措施盛行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异常激烈。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诸多矛盾,各个国家对经济不安全感的程度越来越强烈,对自己的经济安全的担忧空前强化。同时,不安全感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和丰富,延伸到产业安全、贸易安全等领域。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各国很容易对一些基础性产业、支柱性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世界各国都把钢铁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政策层面上,各国会注重对钢铁行业的发展与保护。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某一国家只要面临经济衰退或是国内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就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2009年美国推出的8190亿美元刺激经济方案,要求构成经济刺激计划主体的基建项目将基本禁止使用外国进口的钢铁材料。[18]
2.世界钢铁行业市场饱和状况难以扭转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钢铁生产能力不断上升,与此同时,钢铁消费量的增加却滞后于产量的增加,世界各国钢铁市场处于饱和状态,钢铁的供给远大于需求。在钢铁业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钢铁的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各国在钢铁业的竞争力存在差异,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及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数量或价格来扩大市场份额,国际钢铁市场价格战和数量战频频出现。这既刺激了各国钢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调整重组,同时也刺激了各国对本国钢铁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3.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以获取经济利益,争夺钢铁业生存发展空间(www.xing528.com)
钢铁制品国际贸易摩擦的直接目标是争夺世界钢材市场,其实质是钢铁业发展机遇和生存空间的争夺战。以中美为例,中国已在美国十大新兴市场中名列第一,打开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重要战略。但是由于美国对中国市场开放的期望值远高于中国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加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美贸易就呈高额贸易顺差走势,这直接导致了中美钢铁贸易摩擦。
反倾销调查背后是跨国企业的竞争。国际贸易摩擦一般由企业首先发起,背后都有市场竞争的影子。如近年来各国参与发起对我国钢管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外国企业名单中,都有全球三大跨国钢管集团的身影,即:阿根廷泰纳瑞斯公司(Tenaris),瓦卢瑞克曼内斯曼钢管集团(V&M)、俄罗斯TMK集团。这些企业全球布局,为了抵御我国钢管产品的竞争,巩固其所在国家市场的既得利益,这些企业纷纷向所在国当局提出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4.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机会
WTO争端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给了缔约国家“钻空子”的机会。比如,WTO争端解决机制漫长的程序和步骤会使违约方有机会影响WTO的授权行为,降低了进口国对违约国报复的可信度;又如,程序性约束与报复的直接成本结合在一起,不但降低了采取报复行为的可能性,也降低了报复行为的主动性,从而不利于可信性的提高。正是由于WTO个别条款存在模糊性和漏洞,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从而成为这些国家实行进口限制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往往导致贸易摩擦更加频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