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铁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钢铁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美国制造业联盟发布的报告,中国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其他地方钢铁企业排放量的总和,由于缺乏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中国已严重影响美国钢铁业的贸易和就业机会。目前的中国钢铁业作为中国碳排放大户,承担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如果中国钢铁业严格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所要求的“减量化”和“再利用”原则组织产品生产,则能有效地降低每吨钢的资源使用量,从而减少每吨钢的污染物排放量。

钢铁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钢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包括实现与国际标准对接,推动钢铁出口贸易发展;降低能源消耗,缓解产业发展与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产业发展与生态脆弱性之间的矛盾。

(一)实现与国际标准对接,推动钢铁出口贸易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钢铁企业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同时还包括国际市场。中国钢铁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只有“走出去”,积极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才有可能不断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然而,“走出去”的钢铁企业却频频因为产品不能达到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14000系列标准、不能满足进口国对钢铁业的碳排放标准等而面临出口受阻、绿色反倾销调查的难题。在中美贸易中,中国近年来遭受的反倾销贸易案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初级钢铁行业。按照美国制造业联盟发布的报告,中国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其他地方钢铁企业排放量的总和,由于缺乏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中国已严重影响美国钢铁业的贸易和就业机会。中国每生产1吨钢产生的温室气体至少是美国钢铁企业的2倍,甚至3倍。中国钢铁业的低环境标准主要体现在水和空气两个方面,如中国对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大气颗粒物等污染物质的控制标准比美国低了将近6倍。[3]另外,中国已经于2005年签署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目前的中国钢铁业作为中国碳排放大户,承担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如果中国钢铁业严格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所要求的“减量化”和“再利用”原则组织产品生产,则能有效地降低每吨钢的资源使用量,从而减少每吨钢的污染物排放量。

(二)缓解产业发展与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钢铁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传统上,钢铁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以矿石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能源的大量投入。据统计,在钢铁联合企业内,每吨钢将消耗0.6~0.7吨标煤、1.50~1.55吨铁矿石、80~150公斤废钢、3~6吨新水、400~500千瓦时电。[4]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会对矿产资源和水电能源产生极大的需求。然而,中国铁矿石资源明显不足,400亿吨储量中达到经济规模的仅有80亿吨左右,产地分散,开发成本偏高;而且我国铁矿石原矿含铁量低。中国铁矿石供给相对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近年来铁矿石的进口量和与中国铁矿石产量的比例来反映,如表6.1所示。

表6.1 2008年至2014年中国铁矿石产量与进口量情况

(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

由表6.1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中国铁矿石进口量除了在2010年出现小幅度下降以外,进口量的总体趋势是上涨的。整体上,进口量与中国产量的比也存在上涨的趋势。

与此相似,在电力供应方面。钢铁业是我国的用电大户,其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11%~13%。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到2020年全国装机9.6亿千瓦,后十年的装机平均增长率4%,以其支撑7%的经济增长率是十分困难的。届时,高耗能的传统产业将受到电力资源供给的制约,对钢铁业影响首当其冲。[5]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和“再利用”原则,所强调的就是通过工艺创新、流程创新以及新技术的利用,减少每吨钢的能源和资源使用以及再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次能源。因此,钢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缓解产业发展与我国能源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降低对国外能源的依存度。

(三)缓解产业发展与生态脆弱之间的矛盾

钢铁工业的传统制造流程是高污染性的。目前,根据常规的钢铁工艺流程,每生产1吨钢就会产生1~6 t废水、0.05 kgCOD、10000 m3废气、1.2 kg烟尘、3 kg粉尘、4.1 kgSO2、350~600 kg冶炼废渣等其他废弃物,排放1.7~2.1 tCO2。钢铁业排放的CO2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5%~6%。在我国,钢铁业耗能占全国总能耗的13%~15%,钢铁业C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1%~12%,占全球钢铁业排放总量的5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约16%,单位产品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35%。

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所强调的就是对钢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为代表的各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包括处理之后钢铁业再利用、钢铁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方式,最终实现污染最小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