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至2011年台湾岛内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分别为2000万吨、2090万吨、1988万吨、1581万吨、1980万吨、2290万吨。其中只有2009年粗钢产量下降为1581万吨,与2008年相比减产约20%。2009年粗钢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对台湾岛内经济造成重创,钢铁下游产业库存积压严重,企业纷纷进行收缩导致钢材市场需求疲弱,钢铁价格不断下降。钢铁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和应对困难的市场局面,纷纷大幅度削减产量。世界金融危机后,台湾岛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下游产业如家电、汽车、建筑等行业对钢材需求量逐渐增加,促使钢铁企业逐渐增加粗钢产量。同时中龙扩建1号高炉于2010年2月26日投产,2010年扁钢坯产量达到186万吨,2011年进一步增加到235万吨,这两方面原因使得台湾岛内粗钢产量自2010年后出现明显增长。2006年至2011年台湾岛内粗钢产量变化如图4.5所示:
图4.5 台湾岛内2006年至2011年粗钢产量
资料来源:世界钢铁统计数据。
从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来看,2011年粗钢排名前5名的企业分别为台湾“中钢集团公司”、中龙公司、东和钢铁、丰兴钢铁与烨联钢铁。其中台湾“中钢集团公司”粗钢年产量为1061万吨,中龙公司粗钢年产量为287万吨,东和钢铁粗钢年产量约为220万吨,丰兴粗钢年产量为180万吨左右,烨联钢铁不锈钢粗钢产能为100万吨。
图4.6 台湾岛内粗钢产量占比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从图4.6可以看出,台湾“中钢”在粗钢产量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占整个粗钢市场总产量的46%,是台湾岛内最大的粗钢生产厂商和供应者;其次为中龙公司,占整个粗钢产量的13%;东和钢铁与丰兴钢铁粗钢产量占比分别为10%和8%;烨联钢铁公司为4%。
台湾岛内粗钢市场CRn指标如表4.9所示:(www.xing528.com)
表4.9 2011年台湾岛内粗钢市场CRn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整理。
从表4.9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台湾岛内粗钢市场集中度较高,产量排名第一的台湾“中钢集团公司”市场份额达到46%,接近台湾岛内粗钢产量的一半。台湾岛内前四家企业粗钢总产量占台湾岛内粗钢总产量的76%。根据贝恩市场结构分类,属于寡占Ⅱ型市场结构。
分析起来,台湾岛内粗钢市场集中度较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粗钢生产作为钢铁业的上游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炼钢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例如中龙钢铁2008年兴建高炉、转炉一贯作业的炼钢厂融资规模达到500多亿元新台币。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形成很高的竞争壁垒,导致中小钢铁企业无法进入粗钢生产市场。2011年台湾岛内从事粗钢生产前五名的企业营业收入如下:台湾“中钢”2403亿元新台币,烨联钢铁756.71亿元新台币,中龙钢铁738.52亿元新台币,丰兴钢铁386亿元新台币,东和钢铁379亿元新台币,这5家企业营业额均在350亿元新台币以上,由此也可看出粗钢生产对企业资金实力的要求较高。
第二,粗钢生产也体现出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对于电炉炼钢来说,由于大容量的电炉热效率高,可使每吨钢的电耗减少,同时,也使每吨钢的平均设备投资大大降低,钢的成本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如一个容量为320 t的电炉和一个1.5 t的小电炉相比,生产率相差100倍以上。这种规模经济性会导致大型企业相较小型企业来说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将小企业淘汰出市场。
第三,台湾岛内的钢材市场规模有限。2011年,台湾岛内钢铁表观消费量为1810万吨,而同期全国总体的钢材表观消费量为6.24亿吨。再看日本,其钢材表观消费量为6410万吨。台湾岛内钢铁表观消费量仅为全国的3%,日本的28%。较小的市场规模限制了大型钢铁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导致台湾岛内比较大的钢铁生产企业较少,台湾岛内粗钢市场集中度较高。
目前,台湾岛内粗钢市场较为成熟,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形成台湾“中钢集团公司”一家独大,中龙公司、东和钢铁、丰兴钢铁、烨联钢铁有序竞争的局面。未来随着中龙公司扩建二期工程的完工,预计台湾岛内粗钢产量会进一步上升,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