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铁企业视角下的市场集中度

钢铁企业视角下的市场集中度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钢公司从2010起在我国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中位居第三。本研究进一步以钢铁企业的产量数据为基础,对相关指标再次进行计算,以期考察近几年,特别是在鞍本集团、河北钢铁集团这两次大的企业联合重组之后,我国钢铁业市场集中度的真实变化。根据植草益的标准,我国钢铁业的市场结构为低集中竞争型。这也说明,要切实提高我国钢铁业的市场集中度,还需要考虑如何促进企业之间在文化理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真正融合。

钢铁企业视角下的市场集中度

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应该在企业的经营文化和理念、组织管理体制等深层次上实现真正的融合。只有达到这种融合,并购重组行为才能够发挥“1+1>2”的效应,也才能切实增强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钢铁业的并购重组进程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导致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形式化阶段。如果仅仅关注由集团数据计算得出的市场集中度,未免会陷入我国市场集中度大幅度提高的盲目乐观之中。

结合前文对2001年至2012年我国钢铁业市场组织结构演变的阶段划分,此处仅考虑2006年至2012年的市场集中度变化,其中我国粗钢产量排名前八位的企业见表4.7。

表4.7 我国粗钢产量排名前八位的企业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从表4.7中可见,位列前八位钢铁企业的构成及排名情况变化不大,主要企业包括宝钢股份、鞍钢、沙钢公司、武钢股份、马钢股份、本钢、唐钢、莱芜钢铁、首钢总公司等企业。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至2012年间,粗钢产量在钢铁企业中始终处在第一位,产量一直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宝山钢铁股份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宝山钢铁公司成立于1977年12月,前身为上海宝山钢铁总厂。1985年9月,一号高炉点火投产,使宝钢的粗钢产能达到300万吨。其后二期工程也于1991年建成投产,使宝钢一、二期总产能达到670万吨,并拥有2座4063 m³高炉,3座300 t的转炉,粗钢实际生产能力可达到820万吨。自1996年之后宝钢开始了总值达75亿美元的三期建设,项目在2000年完工,宝钢的产能跃升到1100万吨,并建成第三座高炉及一组新的设备。目前,宝钢股份拥有四座高炉,容量皆在4000 m³以上。转炉总共有5座,其中1号、2号、3号300 t级转炉,每台转炉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77.6万吨;2座250 t转炉,每台转炉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88万吨。另外,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还拥有两座150 t级电炉,每台电炉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22]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粗钢产量2006年至2012年一直处于第二位。鞍山钢铁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及“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两座大型炼钢厂,分别为第一炼钢厂和第二炼钢厂。

沙钢公司从2010起在我国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中位居第三。江苏沙钢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钢铁厂,目前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050亿元,企业职工为17000余名。2010年至2011年,粗钢产量分别为1992万吨和2070万吨,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沙钢成立于1975年3月10日,最初是由锦丰轧花剥绒厂用45万元自筹资金创办的小型轧钢车间。1989年,沙钢投资3090万美元,从英国比茨顿钢厂引进全套设备建成的永新钢铁有限公司,拥有我国第一台超大功率电炉,采用全连铸、全连轧生产线。它的建成,使沙钢一跃成为国内冶金行业的样板。1993年,沙钢又投资2.2亿元,引进20世纪90年代国际最先进的炼钢、连铸、轧钢设备和电气自动控制设备,建成润忠钢铁公司,主体设备为90 t超高功率竖式电炉和90 tLF精炼炉。2004年,沙钢公司宏发炼钢厂第一座2680 m³高炉和第一座180 t转炉投产,首次实现高炉—转炉一贯作业炼钢。[23]

台湾岛内的“中钢集团公司”在2006年位于我国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的第八位,从2007年起未出现在我国粗钢产量前八位企业榜单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此期间我国其他大型钢铁企业在这几年产量增加很快,而台湾岛内钢铁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中钢集团公司”粗钢产量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而使其排名逐渐下滑。(www.xing528.com)

本研究进一步以钢铁企业的产量数据为基础,对相关指标再次进行计算,以期考察近几年,特别是在鞍本集团、河北钢铁集团这两次大的企业联合重组之后,我国钢铁业市场集中度的真实变化。通过计算2006年至2012年在钢铁企业视角下的CR4和CR8的具体指标,来考察和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及其变化趋势,并且与在集团视角下的CR4和CR8进行对比,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的市场结构及其真实的变动情况(见图4.3)。

图4.3 基于企业和集团视角的我国粗钢市场CRn的变化趋势对比图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整理。

(一)CR4和CR8变化情况

从图4.3看出,基于单个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数据计算得出的CR4、CR8在2006年至2012年间基本上保持基本平稳、略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009年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两个市场集中度指标双双下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基于集团数据得到的CR4、CR8在2009年至2011年却处于上行通道,并且明显高于企业数据的CR4、CR8。这说明,近些年我国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联而不合”,企业自身并未获取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也进一步表明我国钢铁企业从并购重组到实现真正的融合还需要较漫长的过程。

(二)市场结构为竞争型

从图4.3看出,基于企业数据得到的CR4的取值介于10%到15%之间,CR8的取值则介于20%到25%之间。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我国钢铁业的市场结构表现为竞争型特点。根据植草益的标准,我国钢铁业的市场结构为低集中竞争型。由于企业数据的CR8在近两年出现下滑,结合植草益的标准,我国钢铁业的市场结构在未来有可能进入分散竞争型的状态。

与表4.5相比,表4.7从更微观的角度列出了我国钢铁业中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分布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真实反映出我国钢铁业的市场结构特点和竞争程度。以上两点结论都意味着当前我国钢铁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行业组织结构仍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还只是形式上的结合,大型钢铁集团的运作尚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这也说明,要切实提高我国钢铁业的市场集中度,还需要考虑如何促进企业之间在文化理念、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真正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