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变动:中国第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变动:中国第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及变动情况图3.7给出了2001年至2012年中国就业总人数的变动情况。(三)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根据中国产业分类方法,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中国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且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所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较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第二产业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成就。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变动:中国第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动情况

表3.2和图3.6分别给出了2001年至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及趋势图。

表3.2 2001年至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3.6 2001年至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趋势图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3.2和图3.6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从2001年的14.39%到2013年的10.01%,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后期的下降速度略有减缓,基本上稳定在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从最初的不断攀升,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达到47%以上的顶峰,之后开始出现下降,到2013年回落到43.89%;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从2001年的40.46%到2013年的46.09%,在最后一年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日益合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推动下,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总体上看,2001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进入高级化和合理化阶段。

(二)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及变动情况

图3.7给出了2001年至2012年中国就业总人数的变动情况。

图3.7 2001年至2012年中国就业总人数

资料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图3.7可见,中国总就业人数从2001年的7279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76704万人,增加3907万人。

表3.3和图3.8分别给出了2001年至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及趋势图。

表3.3 2001年至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

资料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3.8 2001年至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趋势图

资料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3.3和图3.8可知,2001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虽然一直呈下降趋势,但一直高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到2010年之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依然高于第二产业,但已被第三产业所超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在2001年至2012年期间呈现逐步增长态势,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低于第三产业。在此期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下降1062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7007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7525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下降16.4%,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增加8%,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增加8.4%。

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结构变化证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克拉克法则,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经济进一步发展时,劳动力会向第三产业转移。另外,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可以再次证明我国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

虽然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第一产业依然薄弱。由于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长期忽略了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使得二元经济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大,薄弱的农业使农民收入过低,无法对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有效的需求。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并释放农民的内需空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其次,第二产业大而不强,对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性不足。工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012年,我国实现工业增加值近20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比重的38.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95%左右,在500多种主要的工业品当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带动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工业化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充分应用到农业中,其发展成果也并没有很好地渗入到农产品的深加工中。工业企业的“大而全”的组织模式也将诸多非核心业务保留在企业之中,挤压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最后,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然有待提高,从而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对农业和工业的拉动作用。

(三)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

根据中国产业分类方法,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工业还可以继续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和水生产供应业等细分行业。中国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且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所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较大影响。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来看,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46.7%上升到2003年的58.5%,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到2008年的49.3%,2010年达到自2003年后的第二个峰值56.8%。到了2012年,第二产业贡献率回落到48.7%。从近12年的数据来看,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而且第二产业拉动率也基本保持在5%左右。以上数据表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如图3.9所示。(www.xing528.com)

图3.9 2001年至2012年中国第二产业贡献率和拉动率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至2013年各卷)。

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第二产业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的状态,建筑业增加值比重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11.8%上升到2012年的15.1%,这也表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明显提高。

在建筑业比重上升的同时,中国工业比重有所下降,从2004年的88.2%下降到2012年的84.9%。由表3.4和表3.5,从工业的内部构成来看,采矿业属于工业中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其比重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制造业在工业中所占比例最大,近几年的增加值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平稳,略有波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近几年的增加值所占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7.9%下降到2011年的4.8%。

表3.4 2004年至2012年中国第二产业内部行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至2013年各卷)。

表3.5 2004年至2012年中国第二产业内部行业增加值比重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计算整理。

受到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影响,第二产业内部的就业人数也发生了改变。从表3.6和表3.7中可以看出,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在10年间大幅度提高。由于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大量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生产劳动,中国2012年的城镇单位的建筑业就业人数比2003年增长141.1%。从事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人数相比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数比例很小,而且都呈现比例下降的趋势。

表3.6 2003年至2012年中国第二产业内部行业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至2013年各卷)。

表3.7 2003年至2012年中国第二产业内部行业就业人数比重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计算整理。

(四)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

由表3.8和图3.10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轻工业重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重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轻工业增长速度。进入21世纪后,重工业的工业产值比重由2001年的60.6%上升到2011年的71.8%,而轻工业总产值比重则由2001年的39.4%下降到2011年的28.2%。总体上来讲,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较快,而轻工业发展较为平稳,中国工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比较明显。

表3.8 2001年至2011年中国轻、重工业总产值及比重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计算整理。

图3.10 2001年至2011年中国轻、重工业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计算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