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与生命牵手:探索教育本质

智能与生命牵手:探索教育本质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关系是教育学研究的新焦点。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创新型科学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与教育问题,揭示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的关系内蕴的教育发生机制。另外,还将推进“教育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这是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促进人类反思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教育学回应。

智能与生命牵手:探索教育本质

(一)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生态

古往今来,科学技术的创新一直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带动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多方面不断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也经历了多媒体化教育、在线化数字教育,现在正大踏步迈入人工智能教育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推动教育结构性变革,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生态——智慧教育诞生。[25]至今,以在线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科技新动向,终于让科技不再是教育的“门外汉”,也在这个智能科技引领时代步伐的年代,指引了教育的新航向。人工智能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开放性、互动性、全球性以及个性化,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着教育的内涵,扩大着教育的外延,特别是教育的结构、生态、方式等。在人工智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当下,教育领域进入了新技术变革的活跃期。

传统的一位教师对应多位学生的学校教育模式逐渐被颠覆,统一化的教材与课程、课时与学制、考试与奖惩的刻板教学方式正面临挑战。与传统的档案袋评价方式不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并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数据,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规划更具有针对性。[26]学校教育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重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培养和训练学生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完善学校相关管理机制,保障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规范性,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选取适用性较高的人工智能融合方式,最终实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特别是为构建优质、公平、全纳的教育机制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技术支持。变革陈旧的教育组织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进一步建构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型人才。[27]但我们应理智地认清,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学校教育想要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关系是教育学研究的新焦点。这种关系具有双向的作用:一方面来讲,人工智能带动教育实践的更新与变革,从而促进教育学理论的不断演进,同时直接作用于教育学基本问题在现代的重建,例如针对教育对人的作用、教育对社会的作用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阐释,有可能激发出教育与技术的作用等新的教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促进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向多方面延伸与丰富;另一方面,教育也为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不可忽略的参考方向,成为人工智能开发和运用者的价值坐标,并为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启蒙提供参照。

(二)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式影响

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对教育学发展的影响方式和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推动教育实践变革促进教育学理论更新。基于人工智能,未来教育实践形态在学校教育生态、教育时空、教育制度、教育机制、教育内容与资源、教育教学方式、交往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为教育学已有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同时,还对教育学理论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如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引发的隐私、人机关系、公平与正义等问题。这些变化对教育学在原理意义上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育学对“教育是什么”的回答发生变化,人工智能对教育这一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的性质形成挑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突破“图灵测试”或出现更进一步的类人智能甚至超人智能之后,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身份将突破人类的唯一性,即教育的人为性将发生根本改变。其次,教育学对教育的存在依据和教育基本形态的揭示将发生变化,随着人工智能从技术形态向社会存在形态和人的生命形态的转化,人工智能将随时随地随需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人工智能与人的生命成长融通。这对教育这一事业的专门性、特殊性、组织性及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与结构等形成挑战。最后,教育学对教育过程内在机制与逻辑的揭示将发生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对教育过程的深度介入,教育的群体性人际交往越来越被具体个人学习的自主性、自我指向性、人机交往的因材施教所取代,促使学校、教育的组织形态发生根本改变。由于人工智能改变了社会,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改变了人,诞生了机器人,以及由此引发的教育中的师生全新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学习与交往方式等,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学要对“教育是什么”“教育如何存在”“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如何发生”等基本理论问题做出新的回答。

第二,人工智能直接作用于教育学重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形成冲击。对教育学原有基本问题,如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冲击。二是在教育与人的关系上,人工智能时代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形象发生根本变化,教育将保障具体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也将使人获得时间上的解放和自由。这使教育学对人的关注真正实现从“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转变,也将由对人某一阶段的关注转向对人一生的关注。[28]教育与人的关系将转变成“教育具体个人本体关系”和“教育与人生和生命的关系”,真正实现“终身教育学”主导的终身学习。三是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上,人工智能将使教育突破学校的藩篱,将教育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教育责任,“社会教育力”将成为教育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基本问题,全新的“社会教育学”呼之欲出。[29]人工智能也将使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不断衍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教育学与技术的关系”研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创新型科学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与教育问题,揭示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的关系内蕴的教育发生机制。另外,还将推进“教育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这是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促进人类反思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教育学回应。自夸美纽斯之后,未来教育学将继续在更深层次探讨教育意义的“自然性”和对传统教育学进行改造的理论意义,形成全新的“自然教育学”。

(三)人工智能对教育学母学科的更新(www.xing528.com)

自近代以来,教育学经历了内部自我分裂和外部相互交叉的过程之后,塑造了如今教育学的基本格局。[30]纵观教育学的整体发展,经过历史沉淀的教育学分裂与交叉并未达到对母学科大范围的丰富,反而使母学科显得暗淡与混乱。在人工智能的带领下,随着教育学基本问题域的更新与扩展,社会教育学、终身教育学、闲暇教育学、自然教育学等新的教育学形态一个个浮现,这些新型学科将为教育学的当代复兴带来新的契机,使教育学母学科得到回馈与更新。这些领域的研究均与传统教育学经由本体内裂和外部交叉形成的学科有很大程度的差异与不同,需要多门相关学科的综合融通才能推进和实现。与过去对教育学母学科“挖掘掏空”式的分裂和交叉不同,新的整合将围绕“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生”“教育与技术”“教育与自然”等一系列新旧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开展“内生式”的吸收与转化,同时也是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与新型教育实践变革双向滋养与建构的过程。[31]在新兴技术的指导下,教育学还将与大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科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人工智能学科融合。教育学在兼顾这几类学科的优势促进自身“智慧发展”的同时,也将为这些学科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彰显教育学的专业引领作用[32],演变出新型“智能教育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参与“智能化”的研究与开发,成为新型“智能社会科学”学科群体当中的核心成员。

无论是“人工智能+教育”还是“人工智能×教育”,其中的创新与发展都得益于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涵盖计算机科学、量子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经济学数学社会学等相关基础学科,原来以学科划分学院或者教育机构的培养模式,将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需要转向以研究领域为导向的多学科人才或者机构融合的联盟性机构,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的集群组织。各学科既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组织结构的独立性,又是一个以某一研究领域为导向的联合性单位。[33]

(四)先进技术引领具体教学过程的进步

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机对话、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等,这些我们之前只是通过想象,有的甚至连想也未曾想的事,如今的人工智能都能帮我们办到。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帮助学校管理运筹,是教育深入到现实的活跃话题。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智慧教育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的技术焦点集中在教学过程与测评环节。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有两个方面,一是习题库,二是基于学生做题情况的数据分析系统,两者依靠知识点索引联系在一起。习题库既是用来诊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也是诊断后补偿训练的素材。这就是“精准教学”的基本模型。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最重要的变化应是教育目标或教育活动目标的改变。人工智能打破了教育的知识传播平衡,加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最重要的意义未必是知识的获得,而是思维的发展和健康的社会化。问题识别、逻辑推理、意义建构、自我指导等高层次认知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记忆、复述、再现等低层次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随之下降。在机器都能思考、都会考试的今天,如果教育还试图将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将是何等荒谬。[3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教育中,迎合现实需求固然必要,但引领未来更为重要。其一,人工智能技术要在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上体现价值。技术是有成本的。人工智能技术之应用须在促进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发挥作用,帮助学生从解答习题为主走向解决问题为主。我们应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情境创设与人机互动等方面的优势,促使学生基于理解地学习,促使学生面向应用地学习。其二,人工智能技术要在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中发挥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教育的知识传播平衡,加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关系,使对每一个学习个体的尊重有了可能。而这恰是当前教育实践的薄弱之处。因而,在学校层面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未必在统计意义的归因,而是关于学习个体的过程信息的采集,这是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技术凭借。其三,人工智能技术要在开放题评价与实践能力评价上寻求突破。

当前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其实可以在标准化的教学评价与对纸笔测验的迷信中找到原因。标准答案以客观题为主的特点,以及以采点计分为主要评分方式的主观题,导致记忆性学习的强化,理解与运用性学习相对被忽略,创新性学习则完全被压制。因而,突破评价难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35]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潜力可能是其对教育的最大贡献。从已经实现的听说能力人机对话测试开始,我们还希望能借助技术环境实现对问题解决情况的测评;从已经实现的英语写作评分开始,我们还寄望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指向学生思维的SOLO(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分层评分。[36]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延伸,与教育“血脉相连”。人类与智能机器人的结合,是生命与智能的终极进化。在现代科技背景下,教育将实现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共生、共同进步,不断指引智能时代展现其无限魅力与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