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社会和智能社会的知识观

工业社会和智能社会的知识观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工业社会到智能社会,变化的不只是科学技术,还有支撑其背后的知识观。(一)工业社会背后的机械思维与知识观思维方式就是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整个工业社会的思想基础,牛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特别是智能社会到来,智能革命不断刷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机械思维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

工业社会和智能社会的知识观

从工业社会到智能社会,变化的不只是科学技术,还有支撑其背后的知识观。

(一)工业社会背后的机械思维与知识观

思维方式就是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在17世纪,人们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机械思维,在现代文明发展的背后,机械思维是支撑其发展的人类最重要的思维方式。[10]

1.机械思维的起源与影响

机械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和托勒密地心说。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是在人类所积累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创立了基于公式的几何学;地心说由数学家托勒密通过将数学的方法运用到天文学,通过理论假设验证,得出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描述天体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这时的伟大发现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在严谨的思辨和逻辑推理中,从最基本的实践中总结出最基本的公理。这种方法非常实用,尽管这些公理在现在被证明不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后期的数学和天文学发现仍然没有摆脱欧几里得和托勒密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于:首先需要有一个简单的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是假设出来的,然后再用这个元模型构建复杂的模型。[11]尽管同一时期,东方发明甚至领先于西方,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使得西方科学体系在世界逐渐领先。

笛卡儿是机械思维的鼻祖,他认为人体也是一种机械,“给我广延和运动,我就能创造出一个世界来”。笛卡儿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整个工业社会的思想基础,牛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牛顿在他的伟大科学发现中,总结出一种全新方法论,这就是机械思维,使人们相信可以用这套思想方法解决一切问题,这套方法的核心就是精确、还原和化简,正如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过来,万物可以层层还原至“九九归一”的最简来解释,并认为这一点可推之世界而皆准。牛顿在《原理》中宣称:“自然界其他一切现象,都可以根据力学原理,用相似的推理一一演绎出来。”这是这个时代的共同信念。就是到了现代,人类的科技仍旧没有超脱牛顿的思维层次。

机械思维的核心是简化性、确定性、可预测性以及因果关系。以牛顿定律为例,牛顿定律无论应用于什么样的场合,都可以用一样的公式推出相应的确定的结论。这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根据种种确定的定律和原理,世界对于我们而言成为可知,我们也可以借此预测系统中其他变量的反馈,预测未来。

简化性一样重要,是机械思维的核心。牛顿所处的时代宇宙的复杂程度并不比现在弱,不一样的只是思维方式决定的模型差异。太阳系中有成千上万的天体,按照完全的计算,就非常复杂了。然而万有引力定律非常简洁优雅,将万千天体的作用回归到依次考虑两两天体的互相作用力中。甚至更进一步,由于太阳独一无二的巨大质量,牛顿将每个行星和太阳看成一个独立的二物系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简化。

机械论者认为世界是可分的,并且部分相加等于整体;机械论者认为世界是确定的,事物之间有固定的、明确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仅可以解释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还可以应用在各种未知的领域,因此,在机械论者看来,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法。

机械论者认为世界是确定的,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仅可以被认识,而且可以用简单的公式或者语言描述清楚,这种因果关系不仅可以解释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可以应用在各种未知的领域。

在机械思维中,所有的问题都有通用的解决方法,所有的规律都能用几个简单定理讲清楚。因此,我们用几条公理就能够指导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学习的都是简化了复杂的知识,是只反映事物因果关系的规律,并不能反映我们所在的真实世界。

机械思维之所以在17世纪特别受欢迎,是由于机械思维在当时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它揭示了物理世界的量变规律,机械思维能够认识规律,并且用简单的原理描述清楚,即用优美的公式去解决自然之谜。比如,牛顿用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几个简单明了的公式说明了大千世界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机械思维带来工业大发明时代。

瓦特之前的蒸汽机耗煤多,效率低,只能做往复直线运动,不能做旋转运动。作为一名工程师,瓦特在修理蒸汽机时,精心研究了它在工作原理上存在的缺陷,发现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绝大部分蒸汽没有被利用。他据此发明了和气缸分离的冷凝器,能将高温蒸汽从气缸中导出并冷却,因而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后来他又先后完成了与蒸汽机结构配套的一系列重大探索,由此,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整个改良,并制成了第一台高效率、连续运转的现代蒸汽机。

1776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使用价值的蒸汽机,之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瓦特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从此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牛顿虽然是“近代科学之父”,但是其许多科学成果由于许多问题都被留在了书本之中,而瓦特作为工程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将科学的成就应用于实际。在牛顿和瓦特之前,技术的进步需要靠长期经验的积累,而瓦特通过科学原理直接改进蒸汽机,背后其实是机械思维,所有问题都有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法,科学解决理论问题,工程解决应用问题。

机械思维给欧洲带来机器的升级,包括蒸汽机、纺纱机、发电机的发明,极大地解放了人类,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改变了欧洲,还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格局。

2.机械思维的局限性(www.xing528.com)

机械思维的特点决定它适用的领域有限,适用于变化比较缓慢的社会发展阶段,且主要揭示的是物理世界的变量规律,而社会领域和人文领域则充满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加快,愈来愈进入根本性变革的新时代,机械思维的局限性日益突显。特别是智能社会到来,智能革命不断刷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机械思维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

科学的发展揭示出,世界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还原的,世界大部分为不确定的、复杂的,世界不止充满因果关系,还存在各种相关联系,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智能革命带来大数据,在大数据思维中,全量取代样本、混杂取代精确、相关取代因果、不确定性取代确定性,数据的精确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凸显概率性思维的重要性,因果确定也不再重要,只判断概率大小、相关性强弱。

机械思维让人们获得大量确定的、简化的知识,对其他知识形成限制。其局限性在于:世界是复杂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复杂的系统,面对复杂的世界,并非所有的规律都可以用简单的原理描述,机械思维否认了世界的复杂性;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世界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并非如过去想象的那样一切都是可以确定的,机械思维否认了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面对万事万物处于不断演进中的世界,不仅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而且存在其他联系,世界处在万物互联中。机械思维在否认了其他联系的同时,也否认了世界的不可分性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的质变性。

人的认知和知识关系非常密切。知识通过认知活动获得,已有的知识又是认识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机械论者认为世界是确定的,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用简单的公式描述清楚,并且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可以应用于各种未知的领域。这种对世界的认知导致我们学习的都是大量确定的、简化的知识,是只反映事物因果关系的规律,对其他知识形成限制,并不能反映我们所在的真实世界。世界愈来愈复杂而不确定,创立新的思想方法,已是人类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重大新课题。知识体系面临整体更新和重构

(二)智能社会背后的智能思维与知识观

1.人类认知是不断发展的

人类认知是不断发展和改变的。从人类精神结构固有的本质特征来看,人类的大脑先天地具有把自己的精神空间向外延伸拓展的机能和趋向,每一次每一点的新知识产生都表现为对人类知识空间的扩展,新知识的每一次每一点的扩展都是在“人类已知知识”为背景的前提下,用人类已知的各种理性知识形式将新知识与“已知知识”进行逻辑连接、织构。从“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无限”这个参照范围来看,时间和空间的无限绵延性——累积量可无限可能,决定着人类的文明认知活动只会是一种永无尽头的认知旅行

机械思维在近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但是面对当今社会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浪潮正在形成的智能革命,机械思维越来越不能反映智能化时代的本质特点。

2.智能思维的特点

人工智能(AI)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边缘学科。人工智能主要研究以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等),使计算机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机学科、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可以说人工智能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

从思维观点看,需要我们培养复杂的、整体的思维。在人工智能社会,智能本身成为我们追求的一种思维方式。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还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从而更快地发展。

3.智能思维下的知识观

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知识是智能行为的基础;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

互联网飞速发展和移动技术迅速普及的推动下,出现了网络世界,并发展壮大。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交流方式,以及公共管理和业务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教育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为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将引发教育领域新一轮的研究热潮。

人工智能对教育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人工智能使得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越来越智能化,并且会影响到未来的学校和教师。

学会用智能思维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智能化时代的知识不同于现在的书本知识,在智能化社会,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机器人完全能帮你查询到,甚至比你脑子里的更精确、更全面。智能化社会的知识不仅限于传播,而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来探索、研究、试验和创造知识。运用这种知识的目的在于:培养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技能;解决问题;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例如逻辑思维、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归纳和假设。获取这种知识的过程,可以培养出最重要的技能:获取信息和批判性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是,过度提倡智能思维和学习智能化的知识也给人类认识世界带来消极影响。伴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人们也越来越相信智能机器的判断和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人类失去对问题及其求解任务的责任感和敏感性。进而致使认知能力下降,思维变得懒惰,人类变得缺乏思考。同时,人类感受到从机器中获得间接知识的便利,开始渐渐脱离实践,不利于人类接近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