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教育的新旧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在经济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是指以绿色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淘汰落后的旧产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新旧动能”概念从2015年提出到2016年内涵丰富,再到2017年“新旧动能转换”具体工作推进。从演变趋势来看,中央政府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较为深刻的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即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同时已着手逐步推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当前,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原有的社会形态正在重组解构中,科技和文化领域出现万事万物贯通互联的新趋势。作为社会发展变革的关键一步的教育,在人类形成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也处于发展的新纪元。在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教育也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而知识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动力所在。在此借用“新旧动能”一词,旨在阐释知识作为教育根基,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推动教育的变革与演进。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在社会盘根错节的转型升级中焕发着新生机,是带动教育革命的基础。
(二)发展新知识是推动教育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伴随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被满足,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各行各业开始蓬勃发展,帮助人们解放双手,从烦琐复杂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反思和学习知识。在人类文明更迭的时间轴上,最原始的教育同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11]人类利用在生产生活中获取的经验,探索知识的脚步永不停息,从而使知识在代际传承。
知识是需要不断探索与建构的一种资源。当前新知识主要是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体而实现的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在实践中获得持续性发展演变,并在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互动的情境中不断增值的新形态。知识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构成了教育发展的新动能。(www.xing528.com)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在社会所处的不同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的变化中,知识所具有的价值直接关系到教育整体进步与发展,知识是一切教育活动实施的前提条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的时代对知识的认识给出了不同的回答。由于科技的进步,一种新的知识形态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三)将旧动能转换为新动能
互联网的诞生,科技革命的继续,打破了单一化的传统教育的格局,知识在教育形态的变革中也在不停更新,人们迫切地寻求获取最多知识的简洁而有效的途径,希望能够通过最有效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汲取更多的知识。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受教育者对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着新的诉求,特别是在科技知识资源的全面性、权威性、深度性以及及时性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关于“新人文主义”和“全球共同核心利益”的提法,对知识与教育的新定义直击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本质内核。将知识广泛地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理解、技能、情感价值观和态度。重新定义教育的目的与学习的组织方式,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人类的根本共同利益,呼吁在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概念本身与其基本原则进行反思。以多重维度对知识概念进行解读,在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重新定义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如果将新动能对应新知识,那么旧动能应该对应基于旧现象总结出的传统化知识现象,旧知识的支持者,已经用传统的概念体系建立起了人类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自由主义的兴起,社会各界重新回到利用人文主义方法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路径上。对于旧动能而言,通过知识的转型,提升知识的质量,可转换为新动能。教育选择、保存已有知识中有价值的部分,并在传播的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创造,这便是新常态。新旧动能是社会新常态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双引擎”,共同构成了新常态背景下支持教育变革的关键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