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进程,迄今为止已经发生的根本性革命不过两次: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引发的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从低级农耕文明向高级农耕文明之变,其结果是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第二次即数百年来所经历的延续至今的工业革命引发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之变,这也是人类社会真正发生质变的一个空前重要时期,几百年中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物质财富超出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其结果是大大解放了人的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业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实现大解放和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大跃升。目前正在发生第三次根本性革命,正引发从工业文明继续向新文明转型之变,显现出智能和绿色革命趋势。如果说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则第三次革命显示出正在拓展人的脑力。应该说这场大变局还没有成形,还只是一个方向和趋势,还没有取得统一的命名,但它的的确确与20世纪的世界变局不同了。
有学者从空间结构视角考察认为:第一次根本性革命带来的是以亚洲大陆为主要范围的地理空间世界的变化;第二次根本性革命始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空间上打破了人类之间以海洋分割而各自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人类世界进入海洋文明时代,而由此逐渐进入世界性交往和全球化时代。1874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里面提到:“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这里所描述的正是这一大变局,亦即当时的中国从长期习以为常的内陆文明突然面对浩瀚无际、知之甚微的海洋文明的新世界,这种变化的确是大变(程美东,2019)。目前正在发生的第三次根本性革命,虽然它对人类文明的冲击尚处于“萌芽期”,真正能够影响工业化发展方向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新科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仍在逐渐形成中,但已经显现出从海洋时代向太空时代前行的显著趋势,新的空间技术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人类正以太空为枢纽向虚拟空间世界迈进。
如此看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历史上具有决定性的重大事件,成为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起点,正是始于这个起点,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而最终揭开了工业革命的新篇章,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特别是18世纪后,世界发生了数次重大的科技革命,社会生产力由此实现了大解放,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大跃升,这种改变一直持续至今。因此,在此期间发生的变局,都可视为工业文明发展之变,总体上是工业社会框架内的革命性改变。有别于这一框架的变化,当前正在发生的新工业革命则是一个新文明的根本性质变的到来。在此大历史观下考察工业文明时期发生的历次工业革命,或许对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会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当前正在发生的革命变化的本质意义和内涵。
工业文明这一人类社会真正发生历史巨变的时期,让人们看到科学释放的巨大能量如何引发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科技革命的到来,又是如何跌宕起伏地改变着世界格局的。英国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机,确立了引领世界发展的生产力优势,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从英国手中夺得先进生产力主导权,跃升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并继续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催生新经济的浪潮,使美国再次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综合实力领先世界。而原本在以亚洲大陆为主要范围地理世界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加紧脚步赶上了西方国家用了几百年时间完成的工业革命进程,并在当前这场不寻常的新工业革命中站到了制高点上。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判断中所说的中国处在了近代以来最好发展时期的又一层深远内涵,意味着我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在世界高高举起。
如果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近代史的新纪元的话,那么21世纪正在到来的新工业革命的重大意义如同当时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从以亚洲大陆为主要范围的地理空间世界进入海洋文明时代一样不同寻常;也如同16世纪后,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一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这对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毫无疑问,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不再属于传统工业化的常规发展,它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建立起更高级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www.xing528.com)
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意识到这场新工业革命即将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国际国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地揭示了它的本质、内涵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就我国如何迎接新工业革命进行了部署。他早在2013年9月30日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敏锐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质构造、意识本质、宇宙演化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和海洋、空间等应用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2]2015年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进一步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3]2018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4]正是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一个重大判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这一变局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这一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是新时代开拓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
关于这场革命,人们的说法还不统一,如有第三次工业革命说,代表性观点是2011年9月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革命如何改变世界》,以及2012年4月英国著名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发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与创新》。两者都言明:人类已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2015年以后,集中出现一批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提法的学者,代表人物是世界经济论坛(也称“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他于2016年出版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观点。此外,德国学者乌尔里希·森德勒于2015年出版了《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此后,日本学者藤原洋的《精益制造030:第四次工业革命》,《日经商务周刊》编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等著作相继问世,它们都宣称“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学者提出了第五次工业革命说,如英国人彼得·马什在他的《新工业革命》一书中,就提出了关于第五次工业革命的观点。[5]无论如何界定,对这场革命的根本性变化的本质内涵的认识是一致的。也有关于“新工业革命”的提法,中国“新工业革命”一词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频频提及。李克强总理把推动“新工业革命”作为调研的重要内容,提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强调必须加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6]在2016年9月杭州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开幕词和闭幕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新工业革命”的概念,并在中国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以促进新工业革命发展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7]当然,进入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愈来愈多地使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提法,但他又常常是将“新工业革命”与之相提并论的,如2018年7月2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中,在他发表的《让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重要讲话中,揭示了“新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并将其具体表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指出: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新阶段。[8]
以上各种提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对这场革命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它不是以往工业革命的继续,而是一个新起点。如里夫金等人认定第三次工业革命是送走工业文明时代、迎来新的文明时代的革命。[9]施瓦布则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既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也不等同于制造业的“工业4.0”,这场工业革命从发生机制、速度、广度和深度来看,正在对整个社会的所有制度产生颠覆性的、系统性的变革,现有的经济社会形态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将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10]中国对这场新工业革命,给予了敏锐关注和快速反应,不仅布局了本国的实施措施,而且密切关注着全球的发展动向。据媒体报道,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刚一问世,李克强就批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他认为: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11]此“三化”和“四新”,深刻揭示和高度概括了这场新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指明了应对这场新工业革命的总方向。在这场人类历史的新的大变局下,教育将走向何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