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飞 《华西都市报》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
较为落后的经济现状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制造业充满需求,自主品牌的长足发展,为中国品牌走出国门提供了非常雄厚的基础,而协调发展、稳步合作,将使中国汽车在“一带一路”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马蹄声叩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大门。今天在世界的版图上,“一带一路”连接了世界60多个国家,“一带一路”正紧锣密鼓地把中国的发展优势和全球的愿景结合起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将由此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第一,较为落后的经济现状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制造业充满需求。2015年3月,《华西都市报》派了八路记者,历时数月奔赴“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完成大型策划报道——《“一带一路”四川机遇》,采访了数百位人士,推出了近十万字的报道,点击转播量超过4亿次。这个案例不仅印证了媒体融合的力量,更印证了“一带一路”这样一个话题的全球关注度。
今年5月19号,四川省省长主动打电话给我们社长,说你们这个报道搞得很好,把你们记者弄在一起,我们开个研讨会,听一听你们对“一带一路”的发现,有什么商机,包括汽车和其他制造业。在整个汇报过程中,我们记者不约而同都提到“一带一路”这些国家相对来讲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对于钢铁、水泥、玻璃、建材,以及其他的基础制造业需求巨大,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的国家,对于推动本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投资项目也是充满了渴求。总体来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汽车工业处于待开垦状态,真实的汽车市场需求为中国汽车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第二,自主品牌的长足发展,为中国品牌走出国门提供了非常雄厚的基础。近十年以来,中国汽车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中国汽车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长安汽车的外形设计已经不输于国际品牌,吉利汽车的动力总成已经掌握核心技术,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有了长足进步,哈弗SUV和长城皮卡在中东和中南亚地区一车难求,广汽传祺的某些车型已经连续两年斩获桂冠,超过了合资品牌。种种迹象表明,在以长安、吉利、长城、传祺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之下,中国汽车的研发、设计、制造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站得稳、跑得快的坚实基础。
第三,协调发展、稳步合作,将使中国汽车在“一带一路”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国际巨头的发展路径表明,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路径都是以优质产品铺路的,辅以良好的售后保障,赢得当地市场口碑之后,再实现本土化生产。近年来,中国汽车的国际化路径让我们尝到了高利润的甜头,但同时也吃尽了盲目扩张的苦头。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之路,应该“有规划、有节奏、有步骤”。有规划是指我们的总体扩张之路应该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根据“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国情,设置不同的投资计划;有节奏是指在进入新的国家之前,能够充分考虑中国兄弟品牌的布局情况,不应该在同一市场进行恶性竞争,不能一哄而上;有步骤是指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完美的执行达成目标,以微观赢宏观,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口碑和销售的双赢。
两千多年前,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带来了西汉的繁荣昌盛,今天的“一带一路”让我们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通过“一带一路”的大道,把长安、吉利、比亚迪、长城、传祺这些璀璨的中国汽车明星们,推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嘉宾问答
Q:请问易小光先生,重庆虽然是一座历史名城,但是它更是一个内陆名城。从本土出发,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开放的大格局下,像重庆这样一座内陆城市所面临的机遇,特别是和汽车业关联的有哪些?
易小光:重庆是一个内陆城市,但重庆的发展一直以来的动力就在于开放。从1890年开埠开始,到陪都抗战时候,全国的工商业都聚集在这里,再到三线建设时期,应该说重庆是一个移民城市,也是一个开放的城市。重庆直辖以来保持着12.3%的高速增长,其实,我认为是我们历届的领导抓住了开放的机遇,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一带一路”的本质就是开放,所以对于重庆,我的想法就是更深层次、更高层面的开放,这就会带来重庆在新的时期、新的常态下一个新的跨越。
Q:请问王顺胜先生,刚才您与我们分享了广汽走出去战略中的一些精彩亮点,应该说广汽是中国企业当中做得非常成功的。广汽在走出去过程中遭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又是以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
王顺胜:中国自主品牌海外之路实际上非常艰难,走出去很不容易。但是这么多的车企,现在除了关注中国市场之外,也把目光都投向了海外的发展中国家。而最大的挑战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产品本身,有没有高品质的产品。
第二,向海外走出去的时候有没有品牌力。海外的发展中国家也好,发达国家也好,日韩和欧美的产品,在那里都有很多年的沉淀。我们在做好产品的同时,要有很强的产品力,同时在品牌建设上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长期推广,让中国产品逐步地被海外消费者接受。
第三,服务。一定要有服务先行的理念,因为中国产品之前在海外很多国家的发展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人们觉得中国产品一是价格比较便宜,二是质量不是很稳定,三是服务方面改善和提升空间还很大。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围绕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包括在服务方面做工作,我们进入一个国家就要成功一个国家,否则你进去又退出来然后再想进去就很困难,要让海外消费者改变对中国产品的一些看法。其实,随着这几年技术壁垒不断突破,中国的自主品牌产品连续提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最后,媒体要关注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多提供一些宣传和机会。在海外,继日韩和欧美产品之后,迅速崛起的一定是中国汽车产品。
Q:请问Shashikant Vaidyanathan先生,中国制造,特别是中国制造的汽车如何才能在印度打开市场?
Shashikant Vaidyanathan: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日本品牌或者是美国品牌、欧洲品牌,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在海外国家建立了他们品牌的知名度,也就是说,他们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打得很成功,而这种成功我觉得在他们自己国家并没有很好地复制。举个例子,大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厂是在印度,是2009年他们花费了5.8亿欧元修建的。他们品牌发展的方法是,首先要在这个国家投资,为这个国家做产品分析和设计。
第二点,印度对中国车的接受程度也是很好的,比如在电信方面,小米在印度的接受度就很好,其他很多中国企业的电信品牌也很容易进入印度,今年就有四家公司进入印度。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家成功的公司,别的公司就可以追随着进入到这个国家,而关键就是要有一个成功故事,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打造一个成功故事,这样其他公司就可以从中获益。
印度在等着你们的投资,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是我觉得将来会发生的。我们和中国的贸易关系相当好,我相信接下来会有很好的进展。
Q:请问王顺胜先生,广汽集团有没有在印度设厂?(www.xing528.com)
王顺胜:印度市场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从我们的海外战略来讲,印度肯定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一个国家。未来,如果说要走出去,尤其中国企业要实现百万级的市场,一定要在本地化生产,并且要进行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进入当地市场,这样才有长期发展的可能,一定要持续发展。
主持人:请问张雁飞先生,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如果要走出去,除了产品品质之外,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
张雁飞:除了汽车产品质量之外,我想必须要完成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我们产品的品质,只有有了好的产品品质,才有进入这个国家和市场、赢得口碑的机会。
第二,应该提高售后等相关服务质量,包括销售网络的建设、售后服务的完善。只有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我们才能真正在一个市场立足,生根,发展壮大。
第三,应该缩短战线,在实力和经验不足以与奔驰、宝马、大众等国际巨头抗衡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实际一点,战线缩短一点?长城在俄罗斯和东亚地区的发展,就给我们其他汽车自主品牌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伤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盲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线铺开相关建设,还不如在一个国家稳扎稳打,用一款产品、一个案例、一个品牌、一个车型,一个真正具有中国“价廉物美”这四个字的相关案例,赢得国际市场。
Q:请问易小光先生,2015年7月,中国WTO保护期就已经到了,外资将进入中国各个行业,包括汽车行业。就全球而言,中国汽车的竞争力,相对来说还很弱,这种情况是机遇还是挑战?
易小光:首先,我认为是一种挑战。可以回到2000年前后,当时我们加入WTO时,大家进行了种种争论,那时候铺天盖地都是“狼来了”,那个时候的压力后来转化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次,我相信,也有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世界正是经济地理版图变革的时候,不是最高的就是赢家,而是最快的才是赢家,所以对于我们年轻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不在乎你现在是处于什么端,关键在于你找对了市场没有。
对于汽车产业技术,重要的还是应该研究相关的法律,特别是研究海外市场的文化,你要把你印入一个群体,没有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2016年服务业方面将敞开大门,我相信对于我们汽车业,对于其他服务业,都是一个机遇。
Q:请问王顺胜先生,中国自主品牌目前和国外品牌的差距具体在哪里?提高自主品牌品质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与欧美日韩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
王顺胜:这几年,中国产品在海外与国外品牌最大的区别是,人家的品牌力比较强。这几年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突飞猛进,技术壁垒其实已经完全突破,基本上与合资企业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我们在一些性能上还超过他们,这是消费者感受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品牌力还比较弱,所以我们要加大海外市场在品牌上的投入和服务上的投入,这样才会持续发展。一定要走出去,让海外消费者改变对中国产品的看法,尤其是中国高端产品,包括大众消费产品,像汽车这类产品的一些看法。
谈到提高自主品牌品质的具体措施,作为广汽来讲,我们打造自主品牌是有我们的优势的,因为我们有多年合资的经验,传祺产品有欧洲的技术,同时采用了日本丰田、本田的一些制造工艺。在合资体系里,我们抽调了800多人,让一些质量技术人员加入到广汽传祺的品牌质量建设中,一定要把品牌打造好。包括在研发上面,我们坚持正向研发,我们所有产品开发绝对是正开发,并且起步就要与国际同步,所以我们现在开发海外产品,可同时、同步向海外出口,国内上市,国外马上可以销售,前期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在这些基础之上的制造领域,我们提出了广汽生产方式,实际上就是我们质量体系保证。在产品方面,2014年广汽传祺连续两年J.D.Power排名第一。我们要把后面的产品做好,让中国消费者接受的同时也要让海外消费者接受。
Q:请问Shashikant Vaidyanathan先生,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印度汽车产业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标致雪铁龙集团对中国和印度两大汽车市场的前景有什么样的判断?两个市场间、两国企业还有汽车产业有多少合作发展的空间?
Shashikant Vaidyanathan:我想它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有非常多的好处,而且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很低,很容易进行规模扩张。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制造业的质量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印度的消费者也很看重产品的这些重要方面,而且也希望在印度发展印度品牌和中国品牌,“一带一路”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品牌建设,所以我想,它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谈到标致雪铁龙,其实印度现在并没有很多标致雪铁龙车。但我们在过去有很多的业务和基础,在未来我们有这样的可能性去开拓印度市场。中国和印度可以创造很多合力,并且在我们整车厂合作以及并购方面可能会产生很多合力,我们也认为这两地的市场都有很大前景和机会,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有更多的扩展机会。
Q:请问张雁飞先生,作为一家传统媒体,如何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来发挥自身作用?
张雁飞:首先我得纠正一下,现在很多主流的都市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媒体,像我们拥有微博、微信、网站、客户端、社区媒体,我们还有覆盖整个专业市场的杂志,我们已经是综合媒体集群,所以应该说是传统媒体和相关新兴媒体。
作为一个媒体人来讲,怎么样能够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我们应该有一份责任和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能否担道义考验这个媒体本身的公信力和责任力。首先得明白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是一个中国公民,你就有义务为中国的自主品牌呼吁。我们在前年、去年都做过一些关于自主品牌的相关选题,例如“中国自主品牌挺起中国脊梁”的类似报道,推出来之后在整个业界、在整个消费者心目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第二,应该有措施和相关办法。除了做相关的报道之外,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是很好的政商搭接纽带。怎么能够把政商连接起来,把汽车厂家的要求和政府相关需求有效连接在一起,是我们做的第二点,就是把媒体的平台作用发挥好。
第三,我们每一个媒体人,具体到每一名记者、每一位主编,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包括拿相机的摄影记者,在我们和合资品牌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交流过程中,请大家以更加淡然的眼光看待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很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从2007年开始换了九辆车,换第十辆我会选择哈佛H9,不会选择其他合资品牌,我会选择中国品牌,我为中国品牌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