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微增长的常态,很多新技术的发展,将会彻底改变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汽车产品将得到升级,汽车的价值链将以客户为中心,汽车产业链将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汽车作为一个典型的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和落实“工业4.0”将是未来的必经之路,“工业4.O”制造的本质便是以客户为中心。
我跟大家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第二个方面,长安在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中的初步实践和我们的一些想法。
当前,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全球工业竞争已经进入到了“工业4.0”的时代,《中国制造2025》这个刚刚颁布的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规划当中,国家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未来我们分三步走,逐步由一个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我们初步判断,全球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微增长的常态。以中国为例,目前中国汽车年销售量大概为2000万辆,未来可能个位数的增长会成为常态。目前初步估计,2015年1至5月,中国汽车的销量增长大概是3%左右。整个汽车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型汽车正在颠覆传统汽车的形态。
同时,大量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竞争日趋激烈,所有汽车制造厂商都在思考,是否应该回归制造业的本质,那就是是否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高性价比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企业,我们更需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来确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未来汽车的消费者就是80后、90后,甚至00后,这一批用户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这一批“互联网的原住民”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在做汽车购买决策的时候,更加依赖网上的口碑和评价,也更加强调产品的个性化,更加追逐创新性产品、智能化产品、环保类产品、绿色的产品。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以及移动互联、5G/4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将会彻底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会对汽车产品带来新的升级,汽车将不仅仅是一个传统工业品,它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工业产品。
第二,整个汽车的价值链,无论是在营销、制造、供应链、研发等,都会受到这种影响,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逐步转移到以客户为中心。
第三,产业链将得到延伸,整个汽车产业链将呈现出长尾的态势,由单一产品模式逐步向“产品+服务”的双模式方向发展。以麦肯锡最新调查结果说明,由于移动互联的一些变化,未来在服务业的增值方面大概有600亿元到1800亿元的市场。
基于上面的综述,可以认为,汽车企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典型,转型升级和落实“工业4.0”将是未来的必经之路。
接下来,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下长安在推进“工业4.0”落地,推进智能制造当中的一些初步尝试和思考。
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四大企业之一,已实现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第一。2014年,长安总产销量突破了1000万辆,研发连续三届、六年排名行业第一,并已经实现了全球五国七地在线研发。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把长安打造成中国品牌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造福我们百姓生活。长安也为此制定了我们的2025规划,在规划中,我们把智能制造、落实“工业4.0”作为长安在未来竞争中赢得新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2015年6月3日工信部公布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中,长安也非常荣幸地入选。
长安的战略重点,就是要从以产品为中心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全面转型。以客户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搭建起长安的CRM系统,今年年底会上线,建立统一客户体验平台;同时基于客户基础的数据和行为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赢取客户忠诚,创造客户价值。在这个转型中,我们特别突出要直达客户,无论是研发环节还是制造环节,还是营销等等,我们要愉悦体验,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产品、服务是非常好的。同时,通过大数据不断完善我们的营销、物流、产品等。
在规划当中,我们也强调智能化产品的打造。所谓智能化产品的打造,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个是新能源产品,一个是智能化,一个是互联化。2014年,我们在上海汽车展首发的CS75车型,荣获“2014年智能汽车”的称号,在刚刚过去的3月里,长安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同时,纯电动汽车逸动EV也成功上市。
在我们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也强调制造过程的创新,重点是建设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工厂。我们得到了西门子的大力支持,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工厂的一期建设,正在推进二期的建设。同时,我们与华为等中国品牌合作,利用RFID、智能芯片等各种智能工具,嵌入到设备、零部件和整车里面,实现设备、工艺、质量、能源生产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逐步构建基于云服务的智能控制中心。
同时,在制造模式创新方面,重点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个性化定制,离大规模、低成本的要求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价值链和产业链创新方面,重点突出由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型,重点围绕客户选车、购车、用车、换车的全生命周期打造服务生态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www.xing528.com)
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有几个基础条件是不能迈过的。正如工信部苗圩部长所说,“中国制造必须要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我们的管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数据的清理、数据的治理、数据的安全、数据的挖掘应用也是我们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信息化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智能制造推进的基本条件。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合作和快速实践,《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一定会在中国品牌企业里面有效落地,我们指日可待。
嘉宾问答
Q:请问胡朝晖女士,您提到了长安“工业4.0”的实施情况,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长安汽车在智能生产方面的一些主要特点?
胡朝晖:长安汽车在推进工业智能化的时候,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去开展:
第一是在产品方面,我们要结合新能源、智能化和互联化去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构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是在价值链方面,制造环节的互联互通,是纵向的集成,实际上还有横向的集成,从研发、营销、制造、市场等各个方面对整个生态圈进行打造,主要是围绕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如何让我们效率更高,如何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是我们智能制造的重点之一。
第三是基于汽车产业链延伸,主要是通过物联网,包括车联网等来延伸整个产业链,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和价值空间。
Q:请问赵英博士,您认为“工业4.0”对于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赵英:我认为“工业4.0”对中国整个汽车工业的整合、竞争将是深刻的。在最近十年之内,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的增速是在逐步压缩的,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秋风萧瑟”,在这种情况下,“工业4.0”又来了,它可能使我们中国汽车市场上这么多厂家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就是说强者可能通过“工业4.0”走得更快,而弱者可能跟不上“工业4.0”这个浪潮,或者没有能力跟上这个浪潮,进而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形势。
另外,中国汽车工业在实行“工业4.0”的过程中,大量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能会比较尴尬,因为本土零部件企业水平是比较低的,它如何跟上“工业4.0”的步伐,跟上主机厂生产方式的调整步伐,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认为“工业4.0”对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态势的影响是全面的,而且在十年之内会越来越深刻。
Q:请问赵英博士,很多人认为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在一个转折点上,在未来有可能会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所以对于中国的市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您同意这一观点吗?如果同意的话,您认为“工业4.0”的发展会不会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有一个正向的激励作用?您是否相信中国汽车市场将会面临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局面?
赵英:我认为零增长或者负增长还是过于悲观,可能是今明两年的一个特殊情况。就商用车来讲,根据我的研究,商用车与国家经济的增速和建设是正相关的,如果国家经济增长下来,可能商用车的下降幅度会更大。乘用车方面今年是稍微低了一点,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还有十年过程,所以零增长在十年之内我觉得还谈不上。
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确进入一个结构急剧变化、技术急剧变化、消费需求倾向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出现了,这将带来很大的变化。而且从去年一年到现在,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一个正在敲门的现实因素。
我觉得“工业4.0”来了以后,一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又为很多优质的企业带来了一个机遇。这个机遇是什么呢,就是说你有可能通过“工业4.0”来降低成本,增加自己适应市场的灵活性,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今后,尤其是主力汽车企业,可能都要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发展路线上并行,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工业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