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工业4.0”既是生产力的革命,同时也是生产方式的革命。“工业4.0”的核心是提高海量数据的可用性和集成度,使价值链上所有产品装备、资源、管理互联互通,从数据中挖掘附加值,改善生产流程,最终实现厂家、客户价值最大化。而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工业4.0”才是真正深刻影响汽车工业整体形态的。目前,中国在迎接“工业4.0”过程中,面临最主要的挑战是中国的工业装备水平与国际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工业4.0”为什么会出现?就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年,在这七年当中,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和中国这种新兴工业国家政府,为了振奋制造业,挽救经济,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植新兴产业的措施。经过七年以后,已经见到了成效,这些产业已经开始生根开花,逐渐完成产业化。
比如奥巴马总统推出的经济政策,核心是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通过发展软件产业、化学制药、农药、教育、医疗、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使美国走出不景气;欧洲、日本拯救经济计划中,也都包含与美国类似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内容,例如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25战略”等,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核心部分是支持新兴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其后中国政府又从国情和产业基础出发,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现在“工业4.0”之所以特别突出地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作为一个现实可能性,在技术上也有它的背景。因为互联网,包括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3D打印、模拟技术、新材料等等,经过产业化运用以后更加成熟,为深入介入工业生产和运营打下了基础。
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为“工业4.0”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刺激和需求。金融危机以后,新的一轮新兴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这些产业不仅成为有关国家经济成长、再工业化的新动力,而且成为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制高点,体现国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这在发达国家竞争尤其激烈,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在2007年的八大关键技术中,把CPS列在首位,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工业4.0”中的核心部分。同时,美国通用公司已经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也参与了这种竞争。在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中,对中国给予了高度关注。“工业4.0”作为一个可操作的、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的计划,在德国出现不是偶然的,这反映了一个以制造业立国的大国、强国对工业发展的战略关切,也反映了当代工业发展、升级的方向。
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当然对“工业4.0”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根据自己的国情推出了类似的行动计划,例如“互联网+”“工业2025”等等。中国和德国的合作,也是制造业大国之间的合作,这是共同的需求所导致的。中国工业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中后期,中国政府面临着一个选择,我们是要长期固定在产业链中低端,还是进一步突破这个瓶颈进入到产业的中高端?用我们政府的话说,产业结构实现中高端,经济发展实现中高速,成为一个向德国、日本那样的制造性强国,必须在制造业上进一步下功夫。
下面我讲一下对“工业4.0”计划总的看法。我认为,“工业4.0”是继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叶,以电力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又一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利用以往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数字信息系统”,通过虚拟网络系统和实体物理系统两者的融合,使传统生产体系智能化,实现高度智能化生产。既往所有的工业革命都是人在不断地监督机器,使之能够更加高效、高速地工作,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意味着人机之间的互动、人和生产线之间的互动,使生产线的主动性和反馈信息、自我调节能力空前增强。
“工业4.0”也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工业化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工业4.0”对全球产业结构变化、全球产业链条分布、产业分工、产业竞争带来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对中国这种新兴工业国家有非常大的意义,务必要重视这个挑战。经过几十年的追赶,我国很多汽车厂,在制造领域的装备制造工艺水平上接近了发达国家,但是如果发达国家“工业4.0”这个台阶一上去,我们跟不上,可能我们这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达国家还将仍然保持甚至拉大在制造环节的差距。(www.xing528.com)
“工业4.0”既是生产力的革命,同时也是生产方式的革命,它的核心是提高海量数据的可用性和集成度,使价值链上所有产品、装备、资源、管理者互联互通,从数据中挖掘附加值,改善生产流程,最终实现厂家、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工业4.0”将使工业生产更加智能、柔性、高效、绿色,它对企业的生产、营销、研发和员工素质与技能等方面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这与以前不一样,比如以前出现一个加工中心,出现一个机床,是局部工艺的改进,即便是对整个生产线进行改进,也还是效率的改进。但是“工业4.0”反过来要求做一系列人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的改进,包括营销的方面,因为营销和生产之间的信息反馈将非常灵活。
另外,“工业4.0”对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影响也是深刻的。我详细研究了德国“工业4.0”的行动计划,它提出一个主要的方面不是我们讲的装备,而是标准,就是软硬件接口、数据的安全性。因为“工业4.0”在很多方面整体上要共用一些云计算和大数据,所以如何界定知识产权,界定保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虽然“工业4.0”的影响很大,但是根据我现在的研究,即便在发达国家推动“工业4.0”,也仍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带有“国家工程”的色彩,就是说,它是一个政府结合企业、中介机构来共同推进的东西。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推动路径与阶段,有些行业可能在推动“工业4.0”的过程中受益很大,有些行业可能受“工业4.0”影响比较小。即便是高技术的行业,比如说宇航产业,它是单件的火箭生产,在这里面,“工业4.0”的影响可能就局限在某些环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借鉴“工业4.0”的做法,但是不能照搬,并且发达国家的标准也照搬不起。
中国为什么重视“工业4.0”?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大国的目标,下面要向工业强国转变。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在下降,目前降到了7%左右。我们已经有200多种产品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位,那么下面就主要是通过转型升级变成工业强国,所以我们要抓住“工业4.0”的挑战。
我们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呢?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主要的挑战是我们的工业装备水平在迎接“工业4.0”当中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相应地带动中国装备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大产量是建立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的基础上。“工业4.0”的要求,怎么样来磨合和协调装备工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内外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汽车工业是最适合“工业4.0”应用的一个产业,德国已经产生了很多的这种例子。而中国面临的是自己已有的生产能力与技术装备的整合,但“工业4.0”中很多技术装备都是外国的,比如软件、计算能力等,所以“工业4.0”不是中国汽车企业自己能够解决的。
再有,在合资企业中,合资企业一定会积极引进“工业4.0”,但是中方的话语权会有所压缩。另外,对管理者、职工素质也将形成挑战,高投入也会带来新的挑战。我与长安的老总交流过,“工业4.0”对企业来讲意味着高投入,不仅是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如果自主品牌企业在单一产品销售有限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工业4.0”,那么改造就会很困难。
从上面的总结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认真重视“工业4.0”的挑战,研究应对之策。“工业4.0”在汽车工业中的推广虽然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但是要有紧迫感,要有战略远见,要提前规划企业未来。“工业4.0”的普及和引进虽然是一个渐进过程,但是它的确是一个现实的、可以看见的、可能性很大的未来的现实。它真正把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引进入了生产过程。现在中国汽车业炒“互联网+”炒得很热,但是恕我直言,那些都是边边角角地做一些销售,做一些电商,而“工业4.0”才是真正深刻影响汽车工业整体形态的。
挑战虽然严峻,但是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应对之策。例如在“工业2025计划”出台后,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顶级领导机构,全面协调,推进计划。另外,我国在云计算、机器人等与“工业4.0”相关的产业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产业进步和基础。“工业4.0”没有什么太多的其他的技术突破,它是把这些技术融合为一个生产体系。所以我对中国汽车工业迎接“工业4.0”的挑战还是有信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