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为汽车产业带来瞩目冲击

互联网为汽车产业带来瞩目冲击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对汽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颠覆论”“重塑论”甚嚣尘上。目前,长安汽车产品质量,达到了合资企业的水平,部分甚至超过了合资企业产品的平均水平。在面临汽车产业再次变革的大浪潮形势下,长安汽车紧紧抓住这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尝试个性定制生产,新奔奔率先开启了私人定制的新时代。

互联网为汽车产业带来瞩目冲击

张宝林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长安汽车副董事长

互联网时代,汽车产业出现了消费趋势体验化、产品形态智能化、产业格局圈层化、商业模式多样化等新的变化趋势。面对冲击,汽车行业要坚守技术为本、质量为要、客户为尊,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坚持质量为先,努力满足客户需求,直面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2014年,重庆以年产汽车260万辆,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生产省市,成为汽车产业的又一增长极。本次论坛选择重庆,探讨大变革下的全球汽车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重庆市和行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长安汽车取得了高于行业、好于行业、快于行业的发展。2015年1月至5月,在行业预计产销突破1千万辆,同比增长2%多一点的情况下,长安汽车累计产销125万辆,同比增长达到了13.1%,高于行业11个百分点,增速继续保持前五大集团之首。其中,长安自主品牌汽车销量73.3万辆,增速位居行业前列,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下面,结合论坛主题,我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互联网时代汽车产业的“四个变化”。

当今时代,“工业4.0”、“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正处于大强度积累期到变革突破爆发期,这对汽车产业产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

1.消费趋势向体验化发展。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用户需求开始成为产品功能与形态的主导力量,逐渐参与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并借助互联网分享体验感受,形成口碑效应,带动消费趋势。

2.产品形态向智能化发展。汽车更加聪明,自动驾驶、远程控制、生物感知等智能技术日趋成熟,人、车、路、网密切配合,逐步实现个体、产品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融合。

3.产业格局向圈层化发展。互联网促使汽车产业与IT、通信、智能交通等产业之间跨界竞争与合作并存,传统汽车产业链条逐渐向生态圈层方向发展。

4.商业模式向多样化发展。各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催生了新的商业机会和组织形态,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商业蓝海。

互联网对汽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颠覆论”“重塑论”甚嚣尘上。传统的汽车厂商何去何从?在面临机遇和挑战、诱惑与困惑并存的局面下,我们更应该有冷静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汽车作为满足人类点对点移动需求的工具,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其本质始终不会变,那就是持续创造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价值。

第二,互联网时代汽车产业的三个坚守。

回顾历史,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之下,汽车产业经历了欧洲向北美、向日韩、再向中国的三次大的转移。每次大的转移,都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大发展、大变革。在这一轮互联网推动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当中,我们应该遵循汽车产业发展的本质,做到以下三个坚守:

1.坚守技术为本、持续打造经典产品。掌握核心技术是汽车企业发展的本质规律,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唯一出路。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技术的积累,并将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力,这才是汽车企业立足的根本。

2.坚守质量为要,树立世界一流品牌。质量是汽车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建立一流品牌的必要前提。一流的品牌需要一流的产品品质做支撑,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全球知名的品牌没有一个不是打造30年或者更长时间以上的。

3.坚守客户为尊,提供用户愉悦体验。产品好不好,用户最有发言权;服务好不好,用户最能感受到。汽车企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挖掘客户的痛点和难点,为客户提供实在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汽车产业的价值最大化。

第三,长安汽车的实践。

近年来,长安汽车遵循产业规律,坚持自主创新,回归产业本质,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

1.坚持技术创新驱动,打造持续领先的研发能力。长安汽车坚持每年科技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在中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建立了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格局,拥有了涵盖碰撞安全等14个领域国际化、高标准的国际实验室,具备同步开发多款世界先进整车和发动机的能力。从2009年开始,长安汽车自主研发实力连续三届六年位列中国汽车行业第一。

2.实施质量领先战略,推出一系列经典上量产品。长安汽车每款车型实验验证的累计里程超过400万千米,超过了用户使用强度的3倍,全面满足用户使用10年或20万千米。目前,长安汽车产品质量,达到了合资企业的水平,部分甚至超过了合资企业产品的平均水平。CS75以59分成为中国最安全的车型之一,逸动系列、CS系列、悦翔系列多款销量居中国品牌细分市场的前列,每天有8500名用户选择长安汽车,其中37%是由合资方面转移过来的。

3.满足客户需求,培育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品牌。品牌树立是一个围绕客户、长期坚持的体验过程,长安汽车每年开展超过一千多场的用户调研,深入各个区域市场第一线,掌握用户最真实的声音。为了拉近和用户的距离,我们梳理了1700多个用户接触点,建立了360度客户的体验和感知,来评价长安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的转型。长安汽车冠名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迅速取得了极高的品牌认知度。据汽车之家等权威机构的调查,2015年长安汽车成为国人最想购买的中国品牌。

4.拥抱智能互联,直面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在面临汽车产业再次变革的大浪潮形势下,长安汽车紧紧抓住这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尝试个性定制生产,新奔奔率先开启了私人定制的新时代。同时,长安加快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型,制订了“654”智能战略,打造了五大核心技术、六大体系平台,逐步实现汽车从单一智能到全自动驾驶。当前,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全速自巡航、车道保持、全自动泊车等智能驾驶核心技术。长安还与IT、互联网企业亲密接触,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汽车商业模式,建立跨界合作的战略联盟,为长安在智能互联领域快速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

尽管汽车产业面临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互联网时代跨界竞争等双重压力,但是只要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始终坚守产业规律,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那么,中国汽车品牌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让我们共同努力。

嘉宾问答

Q:请问徐和谊先生,新能源汽车对于北汽未来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决定性作用?

徐和谊:北汽是一个很老的企业,但也是一个很年轻的企业。北汽有着60年的历史,有过辉煌的时期,但又有很长一段时期的落后;进入新世纪,北汽开始快速发展。北汽在实力、人才、技术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不足,但是新能源来了,这就是北汽的机遇。新能源汽车对于北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跨越式重要机遇,这很难用数字形容。

当然,今天还有很多国际大公司,他们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国内的一些专家、有识之士,认为纯电动是新能源汽车的最高境界。但是从中国政府来讲,我们就是要走纯电动的发展路线,北汽就是要走纯电的发展路线,至于说我们一下跨越到纯电动,是不是有必要走过混动插电这一条路?我觉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制造2025”提出两个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保有量突破200万辆,我认为这个目标从现在看是绰绰有余;第二个目标,2025年突破年销量300万辆,我认为也是绰绰有余。(www.xing528.com)

Q:请问克鲁格先生,您作为一个资深的汽车从业者,一个全球豪华汽车品牌的领军人,对于中国制造业有什么样的观察?特别是基于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

罗兰·克鲁格: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显然是技术创新的,比如说英菲尼迪在中国本地建立了工程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在北京也有一个设计中心,这是我们本地化的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产品的改进,尤其是互联技术结合技术设施的改建。从汽车来说,汽车已经成为一个平台,通过车辆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产品本地化,推动产业的发展。

Q:请问刘卫东先生,您是基于怎样的分析得出“汽车行业进入拐点”这样一个观点的?如果“拐点论”成立的话,整个汽车行业应对的办法又是什么?

刘卫东: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1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很快,我们处于这个行业、这个时代,我们还是非常感谢这个时代。汽车行业这15年,我们每个做汽车的人都非常清楚,我们非常幸福,我们赶上了高速增长的时代。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行业的增长,都需要全行业的联动。汽车行业快速增长15年以后,我们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增长速度的问题。我认为增长的拐点期不是我们提出来,而是实实在在从市场表现出来的。大家看到这两年市场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应该说增长的拐点期也是预料之中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变到质变过程,汽车行业出现一定的瓶颈期,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

第二,虽然增速出现拐点期,但是现在的规模跟10年前、20年前不可比拟。10年前全国轿车年产量571万辆,现在轿车年产量1900万辆;10年前做汽车的媒体只有几十人,现在做汽车类媒体的有几千人。这个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带来了很多机遇,下一步虽说增速出现拐点,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毕竟年产量仍有2400万~2500万辆的规模,中国汽车工业还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增速的放缓,恰恰是一种挑战。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十一五”期间24%的增长、“十二五”期间15%的增长,而现在我们有可能面临的微增长是3%左右的拐点。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机遇,这种机遇也是跟今天的主题相关的,就是大的变革。只有在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这种变革,才有相应的推动力。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应对之道,但是总体来说抓住机遇,还是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创新驱动。汽车行业最大的两个推动力,一个是ET,一个是IT,也就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

第三,我们还是要坚持走质量型道路,要坚持自律,包括我们要学会抑制产能不断扩张的推动。因为很多行业已经给了我们汽车行业很多鲜活的案例。最后还要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和走上去。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汽车行业仍然会出现快速的增长,真正有效益的增长。

Q:请问张宝林先生,长安汽车能实现逆市增长,究竟有什么秘诀?

张宝林:在近10年的时间里,长安汽车在自主创新领域扎扎实实地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从2014年到2015年的前五个月,在整个自主品牌汽车产业遇到很大压力的情况下,长安汽车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长安始终坚持智能创新,把技术力的提升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这些年中,无论是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困难的时候,对于这一点,我们始终坚持如一。

第二,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每年,我们通过一千多场的用户调研,来掌握中国广大用户对汽车的感受和需求,并把他们的需求变成一些开发的理念和语言

第三,不断深化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开发一款车或者一批车难度不大,但是要持续地生产达到用户满意度的产品,确实不容易。这反映出整个管理体系的建设。我们在研发体系、制造体系、用户体验方面,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第四,创新品牌推广,把握用户体验。特别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把握用户的体验,创新品牌的推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这一点,能够快速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Q:请问徐和谊先生,您认为五年之后,也就是到2020年,车企的销量排名会发生大变化吗?有没有车企会被淘汰?如果有车企被淘汰,您认为是哪种类型的?

徐和谊:这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从集团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排序是上汽、东风、长安、一汽、北汽,我想下一步的变化会更大。第二,从车企和品牌角度来说,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主要是大众、通用这些品牌排在前面,到2020年,这个排列也会发生变化。

至于说是否会有车企被淘汰,答案也是肯定的。从车企的总数来看,到2020年,至少有20%以上会出局,如果说激进点,可能会达到1/3。什么样的车企会出局?宏观点说,技术进步慢、创新能力差的企业肯定会出局。

Q:请问克鲁格先生,在过去的2013年和2014年这两年,大陆地区的销售合作伙伴,比如说4S店出现了比较多的经营业绩不佳。请问未来在商业模式上,有什么创新计划来解决销售合作伙伴的困境?

罗兰·克鲁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说到商业模式,经销商是车企比较重要的点。固定的店面还是会存在的,经销商在这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会成为车企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周期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要与经销商进行持续的对话交流,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困难的环境下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遇到任何问题,车企和经销商要作为一个团队,作为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共同针对特定的困难找到一些解决方法。总而言之,我们跟零部件制造商、跟经销商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相信如果没有这种固定的经销商4S店,汽车业是没办法发展的。因为我们的客户还是需要有固定的点为其进行服务的,所以虽然现在有一些困难,车企和经销商合作关系还是要进一步地加强、进一步地改善。

Q:能否请刘卫东先生介绍一下东风与标致雪铁龙建立共同研发中心项目的最新进展?

刘卫东:我们与标致雪铁龙在上海车展的时候,已经签署了在上海建立共同研发中心的协议,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向大家做了介绍。最近我们正在跟上海市各级政府讨论一些优惠的方案,目前咨询工作已经结束,相信会按照原计划,大概七八月份会在上海正式成立。我想大家更多的会关心共同研发中心的实质性运行,我认为实质性的运行会在今年年底,届时,标致雪铁龙的上海研发中心会正式纳入东风和标致雪铁龙的联合体,交由神龙公司统一管理。我们相信通过共同研发中心的成立,会让标致雪铁龙更适应中国的客户,更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Q:请问张宝林先生,长安市场份额增长强劲,目前长安有哪些具体的计划或措施来谋取国际汽车市场的份额?

张宝林:长安汽车对于国际市场的战略也在不断优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中国的汽车出口总体上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从2014年到2015年,基本上每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都是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到国外去不是卖一款产品或者一批产品,是要把产品品牌、网络服务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比如,在我们认为可行的市场当中,要积极地建一些网络和一些制造基地,长安就是按照这种考虑不断地做工作。简要概括,一是做产品,二是建网络,三是推体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策略。

Q:请问徐和谊先生,您认为汽车产业的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徐和谊:随着汽车技术进步,整个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汽车产业现在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迫切。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复合型的人才是特别急迫需求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围绕着汽车产业的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现在都是非常急需,比如说学电化学的,学无线电的,包括国际化的综合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