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壁垒,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社会壁垒由社会条款而来,社会条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
社会标准中正在和将要使用的“社会条款”(如劳工标准、人权保障等)是出于社会目的考虑的市场管制,也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继生态环境标准之后又一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新举措。以劳工标准为例,由于一些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价格优势,不认为是古典经济学所说的比较优势,而是认为缘于工人福利水平低、工作环境恶劣、安全保障程度低,甚至使用童工和劳改犯等违反人权的因素所致,故而开始在纺织品服装的国际采购中奉行所谓的“劳工标准”或“人权标准”。除通过“看厂”对供应商的生产质量进行评估,还要对员工的雇佣、待遇、安全等进行严格审定,如不达标就被取消供应商供货的资格。把这种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标准”引入贸易领域,使我们的劳动力低成本竞争优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发达国家试图在贸易与劳工标准之间建立联系。为了促进进口商遵守核心劳动标准,美国、欧盟推出了社会标准,其主要包括劳工标准和人权保障。目前相关的国际公约有100多个,包括《男女同工同酬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劳工组织(ILO)及其制定的上百个国际公约,也详尽地规定了劳动者权利和劳动标准问题。
为削弱发展中国家企业因低廉劳动报酬、简陋工作条件所带来的产品低成本竞争优势,1993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13届世界职业安全卫生大会上,欧盟国家代表德国外长金克尔明确提出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对违反者予以贸易制裁,促使其改善工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这就是当时颇为轰动的“社会条款”事件。此后,在北美和欧洲自由贸易区协议中也规定,只有采用同一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www.xing528.com)
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等国家内的部分政治家、有关媒体、社会组织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向社会公众灌输社会意识,要求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在生产过程中,诸如不得非法雇用童工、对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福利进行明确规定等社会行为进行检验。一些进口商,特别是名牌服装进口商和知名零售企业,出于对上述政治压力和维护本企业社会公众形象的考虑,已纷纷在本公司内建立起了针对供应商的社会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检验体系。相关的国际公约有100多个,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标准是SA 8000,该标准是由ISO 9000系统演绎而来。
SA 8000标准用以规范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欧洲在推行SA 8000上走在前列,美国紧随其后。欧美地区的采购商对该标准已相当熟悉。目前,全球大的采购集团非常青睐有SA 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这迫使很多企业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成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劳工成本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社会壁垒将大大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