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来的,他认为根据竞争结果按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分工,可能会导致各国企业的垄断和集中,影响共同体内部分工的协调与贸易的发展。如果要完全实现规模经济利益,则必须进行成员国之间的协议性国际分工。
在成本递减的现实经济条件下,成员国可以通过协议性国际分工,各自分工生产一部分产品,而将另外一些产品的市场让给其他成员国,这样各国的生产规模会成倍地扩大,商品的成本与价格会大幅下降,市场需求量也会增加,这种分工会使成员国获得较好的规模经济利益。
另外,他还提出达成协议性分工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达成协议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②协议性分工的对象产品在每个国家或地区都能生产而且必须是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产品;③协议分工的产品在每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利益差别不大,即任何一方的让与都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损失。
小结
主要介绍了国际分工理论、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直接投资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具体讲述了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论、重商主义理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战略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波特钻石理论、投资发展阶段论、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等内容。
复习与思考
1.简述重商主义理论不能长期符合设想的原因。
2.运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要素密集型特征。
3.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各种类型的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竞争优势。
4.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区位选择。
5.用关税同盟理论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创造的效果及影响。
6.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我国纺织品适合出口还是进口。(www.xing528.com)
[1]陈洁民,于岚.国际贸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郭燕.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查尔斯·希尔.国际商务(原书第9版)[M].王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韩玉军.国际商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冯宗宪,若夫·米尔斯,艾迪·王.国际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彭维刚.全球商务(第3版)[M].易靖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7]赵春明,李宏兵,乔文军.国际商务专业基础[J/OL].圣才电子书,2016.
[8]赵春明,等.国际贸易理论的传承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9]陈晓文.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思路及新趋向[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6):34-38.
[10]余智.“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3(1):112-1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