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钻石理论模型
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出版了一本颇具研究功力的书,试图确定在国家竞争中为什么一些国家成功而另一些国家失败。波特和他的同事考察了10个国家的100个行业,波特预感现存的国际贸易理论只解释了部分事实。对波特来说,基本任务是解释为什么一个国家在特定的产业内获得国际成功?这就是波特钻石模型要解开的谜。
波特在批判和继承原有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也被称为“国家钻石模型”(State Diamond Model)。该理论认为,国家是企业或者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产业或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或者说,国家竞争优势最终以特定的产业作为载体而表现出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取决于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撑产业因素,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以及两个辅助因素:政府和机遇。波特认为这6个因素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这形成一个类似钻石分子结构的菱形结构。由于钻石结构是一个相互增强的系统,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相互加强的利益(图3-6),从而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1.生产要素
图3-6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生产要素,包括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或基础要素)是一国先天拥有的或者只是需要简单的投资就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非熟练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是通过长期投资或发展而创造出来的要素,如实物资本(包括通信设施、研究设施等)、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知识等。波特认为要素条件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初级要素的重要性因生产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其作用也在下降。先天拥有丰富的初级要素,可能会抑制一国竞争优势的培育和提高。而在初级要素匮乏的国家中,人们更有动力去创造和培育高级要素。一国要想提升其竞争优势,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级要素,这将决定竞争优势的质量和持续性。
2.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投资、生产和销售活动总是首先着眼于本国市场的需求,所以国内市场需求的状况和特征将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发生:①市场的全球性。②本国市场的需求层次。③本国需求的超前性或者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④国内市场的规模和成长速度。国内市场规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激励厂商投资、再投资的动力,因而成为企业竞争的一大优势;另一方面,庞大的国内市场所带来的丰富机会也可能导致厂商丧失向海外扩展的动力,这就形成了不利于国际竞争的因素。
3.相关和支撑产业因素
即国内是否存在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及支撑产业。任何一个企业必然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众多相关企业或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其创新与升级有赖于企业的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产业的辅助与支持,并从中获得和保持竞争力。
波特认为,相关和支撑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当本国的支持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时,它会通过以下方式为下游产业创造竞争优势,即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时地为国内企业投入,促进信息在产业内的传递,加快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另一方面,竞争力强的产业也会通过传导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所以波特认为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产业聚集(Cluster or Agglomeration)。一群在地理上相互靠近的、在技术上和人才上互相支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所形成的产业聚集是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
即企业的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和竞争状态。各个国家由于环境不同,适合国内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也不尽相同。只有选择了一种适合国内环境的管理方式,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该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竞争对培养竞争优势发挥着创造性的特殊功能,激励和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竞争越激烈越好,剧烈的国内竞争最终迫使国内企业放眼全球市场,并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使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尤其是在有规模经济时,国内竞争者竞相寻找外国市场以提高效率和现实更高的获利性。
5.政府
关于政府的作用,在波特的理论中,他极力赋予政府和企业在追求竞争力提高与经济繁荣的进程中以新的、建设性的和可行的作用,波特认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这表明在某些领域如定价,政府应尽量减小发挥作用的余地,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如素质教育和培训等,政府却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应该为有效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自身也作为一个实体去直接参与竞争。
6.机遇(www.xing528.com)
机遇也是很重要的,它具有历史性和偶然性的特点,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经济的起飞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如石油危机)以及其他突发事件。
波特主张,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产业内获得国际成功的程度是要素禀赋、国内需求情况、相关与支撑产业和国内竞争四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所有四个因素的存在通常要求这个钻石模型能正面影响竞争绩效。波特还认为,政府能够从正面或负面影响钻石模型的四个因素中的每一个。要素禀赋会受到补贴、促进资本市场的政策、有助于教育的政策等的影响;政府能够通过地方产品标准或法规控制或影响买方需求,从而形成国内需求;政府政策能够通过规定影响相关与支撑产业,也能通过资本市场规定、税收政策和反托拉斯法手段影响企业竞争。假设波特钻石理论成立,该理论明确指出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如何对产品进行选择,各国应该出口钻石模型中四个因素都有利的产业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四个因素都不利的产业的产品。
(二)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理论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特别重视各国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强调主观努力在赢得优势地位中所起的作用。他将一国优势产业的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1.要素驱动阶段
该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即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这种表述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表述一致,表明比较优势蕴含在竞争优势中。在这一阶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只能依靠较低的价格取胜,所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对世界经济周期和汇率十分敏感,因为这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需求与相对价格。
按照波特的标准,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这一阶段。某些资源特别丰富的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基本处于这一阶段。
2.投资推动阶段
该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本优势。大量的投资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在这一阶段,企业仍然在相对标准化的价格敏感的市场中进行竞争。但随着就业的大量增加,以及工资及要素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一些价格敏感的产业开始失去竞争优势。因此政府能否实施适当的政策很重要。政府可以引导稀缺的资本投入特定的产业,增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
按照波特的标准,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只有日本和韩国获得成功。
3.创新驱动阶段
该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业中整个价值链的创新,特别注重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旨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在这一阶段,民族企业能在广泛领域成功地进行竞争,并实现不断地技术升级。一国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高水平的服务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这是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的体现。
按照波特的标准,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就进入了创新驱动阶段。美国、德国、瑞典等在20世纪上半叶进入这一阶段,日本、意大利等到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这一阶段。
4.财富驱动阶段
在此阶段,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都会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驱动,企业开始失去国际竞争优势,企业更注重保持低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对实力进行投资的动机下降,投资者的目标从资本累积转变为资本保值;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对政府施加影响,以达到保护企业的目的。长期的产业投资不足是财富驱动阶段的突出表现。
按照波特的标准,英国已经率先进入这一阶段,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进入这一阶段。
虽然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解释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方面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他的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表现在竞争优势理论中对产业的选择是基于已经存在的产业而言的,是对已结构化或未完全结构化产业进行的选择,这样使企业在所选择的产业中取得领先地位是相当困难的。在一个已经结构化的产业中,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因为产业结构化程度越高,产业内的竞争强度就越大,企业选择的余地也越小,并且边际产出递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