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成本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这一理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经过大卫·李嘉图的补充、完善而发展起来的。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27岁时,偶然阅读了《国富论》,对经济学发生兴趣。师承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他于1817年出版了名著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李嘉图在19世纪初创建的国际贸易学说,后人称之为“比较成本说”,是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古典理论。他同亚当·斯密一样,用从个人推及到国家的方式,说明自己的主要观点。先举个人为例:假定2人均能制鞋制帽,其中1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人强一些,制帽强1/5,制鞋则强1/3。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那个较弱的人专门制帽,对双方都有利。个人间这种分工关系,同样适用于国家间。假定英国制毛呢需要100日劳动、制葡萄酒需要120日劳动,葡萄牙制毛呢需要90日劳动、制葡萄酒需要80日劳动,英国以输出毛呢换回葡萄酒为有利,葡萄牙以输出酒换回毛呢为有利。因为葡萄牙与其用资本制毛呢还不如用来制酒,可以从英国换得更多的毛呢。对英国来说则相反,与其用资本制酒还不如用来制毛呢,可以从葡萄牙换回更多的酒。表3-2所示为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论。
表3-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示例
以上两个例子包含着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基本原理,即比较成本理论。就英国和葡萄牙两国而言,葡萄牙制酒、制毛呢所需成本都比英国绝对低,即都处于绝对优势。但制酒低的程度小于制毛呢,两相比较,制酒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制毛呢成本相对高,处于比较劣势。英国制毛呢的成本高的程度低于制酒,两相比较,制毛呢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的酒,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毛呢。如此分工,两国都可获得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利益。
(一)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假设
比较成本理论涉及两个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和土地,并在9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条件下进行分析。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两种商品”。
(2)以各国间劳动、资本不能自由移动为前提,而在一国之内劳动、资本则可以自由移动。
(3)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区别。
(4)不存在运输费用。
(5)只能按生产力绝对差异,按成本绝对差异进行分工与交换。
(6)收入分配没有变化。(www.xing528.com)
(7)以物物方式进行贸易交换。
(8)不存在技术进步。
(9)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
他还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
(二)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一国即使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另一国,但只要按照“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不仅可以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可以使贸易双方获得利益。
1.按“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
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结果,劳动生产率不同的两个国家通过对外贸易都获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生产的更多的产品。
2.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国集中生产比较成本最有利的商品
即对于两种商品生产都有利的国家,如果其集中精力生产有利程度最高的商品,专业化生产也有利于商品的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对于两种商品生产都不利的国家,如果选择不利程度低的商品进行生产,随着专业化生产和劳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原先生产处于劣势的商品成本也将呈现下降趋势,最终使它成为该商品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
3.对外贸易利益的来源只能增加一国的使用价值,而不能增加一国的价值量,价值只能在生产领域创造
李嘉图的国际贸易学说是以劳动价值说为理论基础的。但又认为国际交换中价值规律并不发生作用,对外贸易不会增加一国价值量,对外贸易的作用在于取得使用价值。对外贸易不能增加利润,不能增加资本积累。比较成本理论深刻地阐明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