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分析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大多数企业和劳动者研究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管理,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合法竞争,并以此实现自身的利益。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必须严格审查进入市场的有关当事人的资格,严格限制不具备资格者进入市场,确保市场主体的合法性。这是当前我国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源头”。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分析

1.利益驱动下的欺诈行为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效率经济,又是差别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产权和利益的主体,追逐盈利最大化是企业奋斗的目标,也是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企业和劳动者研究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管理,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合法竞争,并以此实现自身的利益。相反,极少数人见利忘义,置法律道德于不顾,采用简陋的设备、廉价的民工、质次价廉的原材料,便可暴富。市场经济的重利原则也潜藏着诱发人们见利忘义的价值取向,导致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要想发大财,全靠假茅台”,一瓶假茅台酒的成本和各种费用仅20 多元,而售价可达上千元,利润高得令人咋舌。一条手工制作的假“红塔山”烟,成本不过10 元,在市场上充做真品售价可达上百元。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托约宁的一段话:“一旦有适当利润,资本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他就敢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首的危险。”

2.对市场主体的监督乏力(www.xing528.com)

每个置身商品市场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利益的主体。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必须严格审查进入市场的有关当事人的资格,严格限制不具备资格者进入市场,确保市场主体的合法性。任何不经过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者和其他市场当事人,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经济组织和个人,都不准进入市场。在工业发达国家,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还含有能否生产和销售合格产品的能力这样的要求。应该说,近几年我国对市场主体的监督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监督方面仍有不到位之处。

对乡镇企业、个体企业、街区企业的监督不到位。这是当前我国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源头”。制假售假者往往采取“时间逃避”,即“打而复生,卷土重来”;“空间逃避”,即“坚壁清野”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取缔前的河北无极医药市场,一排排药店根本没有领取医疗卫生部门核发的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只需花钱便可领取营业执照,天津达仁堂生产的牛黄清心丸一盒需25.6 元,在该市场上10 元钱就能买到,达仁堂药厂负责人六次到无极均发现假牛黄清心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