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向人奋斗十年,添零成果显著

万向人奋斗十年,添零成果显著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奋斗十年添个零”是鲁冠球带领万向人追求超越自我,追求科学发展的体现。“奋斗十年添个零”不仅仅追求的是利润,客观上它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概念,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为股东创造了利益,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为员工创造了前途,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信心。

万向人奋斗十年,添零成果显著

鲁冠球奋斗不息,追求超越自我。鲁冠球曾经说过:“革命者的休息地是墓地„„现在我的脑子里想的全是企业,不干就会闷死的。我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一种乐趣。”

“奋斗十年添个零”是鲁冠球带领万向人追求超越自我,追求科学发展的体现。20世纪70年代,厂里日创利润1万元,那时候最能干的工人一年可以拿到1万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0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入可以拿到10万元;20世纪9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00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入超过了100万元。而进入21世纪后的这个十年,万向已经实现了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1000万元。万向以年均25.89%的增长,获得了社会的好评,员工生活也一年更比一年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奋斗十年添个零”不仅仅追求的是利润,客观上它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概念,为国家创造税收,为股东创造了利益,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为员工创造了前途,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信心。

鲁冠球说,前面40年做了三件事:一是“奋斗十年添个零”,二是从“田野走向了世界,三是从世界返回了田野。下一个十年,我们再做三件事,再添一个“零”。第一件就是坚持发展新能源。眼下,万向集团总投入3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城已在规划当中。第二件是适度发展金融业务,坚持实业与金融相结合,也是为发展赢得时间与空间的重要一环。而第三件事,则是继续加大力度“走出去”和“引进来”,融通国内外资源,拓展国内外市场。

(资料来源:2010年《企业家》杂志)

练习

一、分析与思考

改革时代人物志——“弄潮儿”鲁冠球

鲁冠球出生在钱塘江边,那里的江潮名闻天下。要概括他在中国市场经济几十年的“搏击”,人们常会想到两句宋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1.“大家都富裕了,你的富裕才会持久”

年近古稀的鲁冠球,被《福布斯》称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全球领袖”,不过看生活习惯,他还是中国农民

住在1983年修建的农家小楼,厨房是老式的灶台。每天早5点起床,晚11点睡觉。只要不出差,他便按时回家和妻子一起吃晚饭。

办公室也多年未变,10多平方米。下了楼,有座凉亭。44年前,那是他起家的铁匠铺。

工作服送去缝补,裁缝惊讶,万向的“老大”就穿这个?

编制“中国百富榜”的胡润和他对话,需双重翻译——先把萧山土话译成普通话,再译成英文。

2000年后,萧山地区整体农转非,他的“身份”才从农民转为城市居民。

但鲁冠球身上,罕有小农意识。用村里人的话,这人从小“头上长角”。

成绩好却初中辍学,进城学锻工。精减回乡,其他人“停产闹革命”,不到20岁的他忙着修自行车、开粮食加工厂……经常被抓,他就白天挨批斗,晚上继续生产。

他长于“嗅”出机会。1969年,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24岁的鲁冠球带着人“投奔”到公社名下,戴上了“红帽子”。1979年,又是一篇党报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关键》,让他决定专攻万向节这个不起眼的汽车零部件。

直至今天,他每天的阅读量还在三四万字。

“财散则人聚”是他的一句口头禅。从1983年到1993年,他放弃的承包奖金超过300万元。这些钱,要么修改承包条例变成集体所得,要么捐去建学校

2009年,万向员工最高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对新招聘大学生,万向合同一签十年。他说,“一定要周围都好,你的企业才会好。大家都富裕了,你的富裕才会持久。”

2.乡镇企业的磨难与真知

鲁冠球一直以万向是乡镇企业而自豪。

在中国的乡镇企业中,万向实现首个个人风险承包、首个上市、首个获中国工业大奖、首个收购国外上市公司……

其实,戴着“乡镇企业”的帽子,路并不好走:

在“只讲计划”的年代,没有钱,冬天去信用社借,别人在内屋烤火,他在外屋坐两小时冷板凳也没借成;没有材料和燃料,他骑自行车过江去杭州城,从国有企业捡废料和煤渣……

有些门槛,能靠技巧化解:进不了全国订货会,他在场外摆地摊,照样刮起“鲁旋风”;没资格看文件,他用人托人、国营对国营的名义把400条考核标准“弄”到手,逐一整改,高分成为全国“唯三”的国家万向节定点工厂。

有些时候,只能依靠等待。启动股份制改造,4年后同意试点;申请上市,等了7年;成立财务公司,申报了9年……

“我不怕苦,最怕的是不被承认。”鲁冠球说。但他认准一点:“质量面前人人平等。”

1980年,他从全国回收3万多套次品,员工一人一袋,背去废品收购站。企业一年利润泡汤,大家心痛流泪,但质量意识从此深植。

地处钱塘江边,万向注册的商标叫“钱潮”。有人告诉他,这两个字的拼音首字母“QC”,正好是“质量控制”的英文缩写。从此每个万向节都印上“QC”标志,象征“质量就是生命”。(www.xing528.com)

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代表在广交会上“相中”万向,要到厂里考察。那时钱塘江边还竖立着“外国人止步”的牌子。市委书记当即拍板,过江手续当天办妥。

这次考察,美方决定下3万套订单。但定价低,万向将亏损10万美元。鲁冠球最终同意,他说:“3万套我们亏损,等到30万套怎么还会亏?”

2000年,万向并购舍勒。如今美国14个州,万向拥有28个工厂。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国内效应是:既然能给通用福特供货,进入一汽、二汽的配套体系顺理成章。

2011年,美国前财长鲍尔森请鲁冠球吃饭。鲍尔森说,在美国无论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都夸奖和尊重万向,很少见。

鲁冠球认为,万向美国公司的轨迹和本土发展有相似之处,“万向是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点摸索,一定要稳健,客观上你想冒也冒不了,只能慢慢地干。”

“慢慢干”的过程中,他给自己做情绪管理——晚上在院子散步,看月亮。“从月缺,看到月圆”。这几年,他每天练书法。办公室过道,悬着“正气”。家里窗前,贴着一小张竖排的“遇事不怒”。

他说,“做什么都要有时机或者机遇,但认准了目标,就不能懈怠。”

3.“我是企业家,不是商人”

鲁冠球认为自己不是商人,而是企业家。

“企业家要赚钱,但不做钱的奴隶。企业家注定是要创造、奉献、牺牲的。”

有两个产业,他天天“烧钱”,坚持了一二十年。

一个是农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投资屡败屡战,最近几年才产出利税。他说,“为农民讲话的人太少了”。

另一个是电动汽车。1999年到2013年,投入50亿元,回报“没看到”。

中国学术界把电动汽车作为前沿技术研究时,他已确立产业目标,且框定“纯电动”。

2003年,科技部一位副部长到杭州考察“863”项目,意外发现万向的电动汽车电池实验室和中试生产线,感慨地说“你们是真在做”。鲁冠球趁机开口,“那把我们列进去吧”。业内人士笑称,万向是“自费跑进‘863’”。

万向电动汽车“掌舵者”陈军是汽车专业的博士,受不住“烧钱”的煎熬,分出人手去尝试其他“利在眼前”的方向。鲁冠球发现后,坚决叫停。

“新技术和产业的磨合中,只要方向正确,总有回报。如果方向不正确,浪费钱是小事,时间追不回来。”博士被说服。

鲁冠球有压力,“所以企业其他地方一定要赚钱,否则要做的事都是一句空话。”但他很明确,“我希望万向成为一家受世界尊敬的企业。万向以后就是为清洁能源奉献一切。

2013年10月,工信部发布新一批电动汽车生产“牌照”,万向上榜,市场的曙光终于照进。

(资料来源:余靖静、许雪毅,新华网(杭州),2013.)

思考题

1.鲁冠球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2.鲁冠球成功的秘诀对你有何启发?

二、实践与训练

闪光处提炼及个人学习计划撰写

训练内容:通过对鲁冠球奋斗史的学习,提炼从鲁冠球身上可以学习的闪光之处。同时请撰写一个三年学习计划,用以规划三年的学习生活。

组织要求:要求用词+句的形式提炼不少于5点可学习的闪光之处,并撰写一个不少于500字的学习计划。

测评指标及分值(测评表):

[1]孔国珍、张丙合、链接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2]张国梁.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