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全国脱贫奖项,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树立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对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讲好扶贫脱贫故事,展现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万众一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咬定目标不动摇,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故事
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中的重庆剪影
2019年10月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中,重庆市有3名先进个人与1个先进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殊荣。
王贞六:致富带头人,脱贫不忘穷乡亲
王贞六,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人,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
凭借养蜂技术,王贞六顺利脱贫,年收入高达20余万。可就在5年前,他们一家还是贫困户。
王贞六的儿子因为曾患过脑膜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他的妻子常年体弱多病。2014年4月时,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已经64岁的王贞六免费参加了黔江区扶贫办组织的中蜂养殖培训。
凭借着刻苦好学与踏实肯干,王贞六慢慢吃透了养蜂技术,成为当地养蜂能手,收入也节节攀高——古稀之年人生逆袭的他却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小事业。
在他看来:“大家富才算富,自己富不算富。”自己靠养蜂致富后,王贞六成立了合作社,手把手培养起了4名养蜂技术人员,并将村中20名愿意养蜂的群众发展为社员。
在他的带领与技术指导下,加入合作社当年,便有12户贫困户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如今,村里的养蜂户都已经像王贞六一样,摘掉了贫困帽子。
傅飞丁:扶贫老兵,一腔情怀助扶贫
傅飞丁,重庆市万州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综合科科长,从事扶贫开发工作21年,获颁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到现在,傅飞丁还记得自己1999年2月的样子:当时,仅有26岁的他接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扶贫“大活”,对全区建卡贫困户逐户核算收入。
当时,万州区基本没有通村公路,只有通乡公路,不管去哪村哪户,都得全靠脚板子走。但年轻的傅飞丁没有一句抱怨,挨家挨户、仔细走访核查,全面摸清了区内的贫困户家底。
2001年进入扶贫开发的新阶段,重庆市政府规定,各区县都要因地制宜制定扶贫开发规划。由于当时资料不足,也没有计算机与互联网,傅飞丁便一个人深入每个村中,绘制地形地貌图、勾勒产业分布图,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出了万州龙宝移民开发区的第一本扶贫开发规划。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傅飞丁到弹子镇人和村担任第一书记。该村虽然已脱贫摘帽,但村内两委建设存在严重问题,团结性、引导能力皆不足,是当时全镇有名的“后进支部”。
傅飞丁到任后,一面与老党员们展开交流,一面带头认真抓党建,更兼顾经济建设和乡村治理。在傅飞丁的带领下,人和村党支部当年便摆脱了“后进”称号,被镇党委评为党建一等奖。
傅飞丁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发现,虽然人和村已经将玫瑰香橙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但由于建设标准不高、村民参与积极性不够,村集体经济其实并未得到充分发展。
为了提升香橙品质,傅飞丁主动请果树专家到村里指导,同时将自己争取到的45万元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资产,投资建设起了柑橘标准化果园。
如今,人和村已建成150亩党建示范园,投产后,每年都可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
面对过往的成绩,傅飞丁许下承诺:作为一名扶贫领域的老兵,他将继续投身脱贫攻坚战,助力群众奔小康。(www.xing528.com)
卢尧:教育创新者,立志斩穷根
卢尧,巫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
作为教育扶贫的“创新执行者”,重庆市巫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卢尧认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要真正做到“精准”二字。
在扶贫期间,他带领教育工委、教委领导班子上山下乡、进村入校,跑遍了全县26个乡镇(街道)339个村(居)286个校点,精确掌握了巫山县教育家底,以及群众的教育需求与呼声,为贯彻落实“精准方略”奠定好了地基。
作为多年教育从业者,卢尧非常清楚,只有加大教育力度,才能彻底斩断穷根。
于是,卢尧提出了立足精准扶贫的“闭环”式资助法,即在资助过程中做到“四精准”:精准宣传资助政策、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兑现资助资金、精准核查比对。通过“四精准”,巫山县实现了全县无一学生因贫失学。配合“一生一案、一人一策”的教育扶贫方式,巫山辖区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9.49%以上。
卢尧注意到,在巫山县域内,有不少适龄特殊少儿因贫困或其他家庭原因,并未享受到义务教育;有些家庭则因为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原本不贫困的家庭陷入贫困之中。
为了实现“不落下一人”的扶贫目标,在卢尧的倡导下,巫山县采取了随班就读、集中就读、送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这部分特殊儿童的教育全覆盖。
同时,还根据入学需求,对校点布局进行了科学调整,把那些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地方村校教学点优化为104个,实现了全县适龄儿童无一人因居住偏远而影响上学的目标。
如今,卢尧依然在继续探索“扶贫+扶智”的新路子:“教育有着基础性、先导性、持续性的作用,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抓好教育扶贫!”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全员出动,创新扶贫攻坚系统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获得者。
在机制体制上不断创新,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的一大特点、亮点,更是石柱县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法宝”。
县立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确定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项目投产效益分红”模式,同时围绕“三变改革”,持续推进村集体股份合作、股份农民、代建代管、订单生产等产业带动模式,形成了集体与群众的长效利益联接机制。
贫困户陈朋便因此而受益:他家的5亩地租金三年便有1万元收入。由于入股村集体经济,村里种植的黄精上市后,他还可以分到20%的收益分成(约3万元)。
为了让机制创新落实到实处,石柱县派出35名市管领导干部、989名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和4880名结对帮扶干部,全面投身脱贫攻坚,实现了所有村庄与乡镇全面覆盖长期驻扎的工作队。
石柱县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载体,创新开展精神扶贫“六大行动”,推出了“扶贫车间”“扶贫农庄”“扶贫超市”“扶贫基地”等新型就业扶贫模式,更有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石柱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7%降至2019年的0.87%,自2017年7月以来累计有85个贫困村、16426户60201人脱贫。2019年10月17日,石柱县获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案例来源:新华网)
★脱贫启示
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要防止松懈与滑坡。我们需要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引导与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活力。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以及其他各类与扶贫相关的奖项,广泛宣传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事例,立起了树立榜样、奖励先进、推进工作的鲜明导向,同时也让公众意识到,扶贫事业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形成了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