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切实做到六个精准:优化服务指南

切实做到六个精准:优化服务指南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六个精准”基本要求指引下,国家贫困治理能力大为提升,农村脱贫成效十分显著。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之后三年,深山苗寨立足“精准”二字,让村内经济发展步步登高,并于2017年实现了全村脱贫。因此,新村“两委”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文体活动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宣传工作,避免“村合心不合”的情况。

切实做到六个精准:优化服务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发展条件和贫困特点变化,适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并将之贯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全社会合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立场、政治勇气和治国理政的智慧与能力。在“六个精准”基本要求指引下,国家贫困治理能力大为提升,农村脱贫成效十分显著。

★脱贫故事

十八洞村精准脱贫记:精准扶贫结出“幸福果”

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十八洞村积贫已久,由于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交通闭塞,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013年以前,该村甚至连一条进村的路都没有,再加上山高路险,自然灾害频发,村民几乎常年与世隔绝,受教育程度也很低。当地发展产业极为艰难。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之后三年,深山苗寨立足“精准”二字,让村内经济发展步步登高,并于2017年实现了全村脱贫。

由于精准脱贫经验突出,这里成为其他贫困地区纷纷“取经”之处。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当时,十八洞村共225户939口人,想精准扶贫,就必须要在这939口人中,把真贫识别出来,解决好“扶谁”的问题。

为了防止“富人上榜、穷人落榜”的情况发生,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村里建立起了程序化、规范化的识别机制,先后制定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规划》《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工作做法》等,进一步明确了“贫困农户识别九不评”的标准,如不务正业、懒惰成性的家庭不评,有楼有车有房的不评等。

同时,村中按照“户主申请→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七道程序,对榜单结果进行及时公布,让识别贫困户的工作全程曝光在公众视线中,把识别的评议、监督与最终确定权力交给了十八洞村民,确保了识别结果公开、公正、公平。

在“九不评”“七程序”的保障下,全村共准确识别出贫困户136户533人,占总人口的56.8%。而对于这一公示结果,家家户户都服气。村民们说,虽然大家对贫困的感觉、看法不一样,但因为评选的标准明确、程序规范,就算自己评不上也心服口服。

精准发展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与村民座谈时表示,希望大家“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

十八洞村民与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当地经济,实现精准脱贫。

由于地处山坳,十八洞村村内人均耕地仅有0.83亩,且地块零散分布在山间,无法规模化利用。村中便转变思路,提出了“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的“飞地经济”方案,在县农业科技园异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村民们以产业帮扶资金与自筹资金入股,集中种植猕猴桃,仅此一项,便在2018年为村民们增收88.5万余元,这一收益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由于村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78%,十八洞的山泉水甘洌洁净,富含矿物元素。花垣县政府在发掘出这一自然优势后,与步步高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了十八洞村山泉水厂。这是该地首个现代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该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平台:村集体以资源入股,每年皆可获得50万元的保底分红。(www.xing528.com)

十八洞村景色迷人、山坡奇特,野生动植物丰富,有包括十八溶洞群在内的诸多奇特景点,素有“亚洲第一奇洞”的称号和“小张家界”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该地苗族文化保存完好,苗族的特色民居、饮食,特有的过苗年、打苗鼓等节日风俗,以及民间苗绣、蜡染等手艺在此地皆可完整呈现。

不过,这些资源长期开发利用潜力不足,村民们便另辟蹊径,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这条主线,按照“农业旅游一体化”的思路整合资源,着力打造了十八洞“旅游+”产业体系:以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五大产业为主,立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做法,村内一共成立了苗绣、牧业、油茶种植、养猪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

在该体系中,村委在县政府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成立了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乡村旅游需要,流转村民土地,展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同时,还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在大力发展苗绣、蜡染等手工艺品的同时,引导村民发展黄桃、油茶、蜂蜜等绿色环保产业。边发展旅游边向旅客销售产品的策略,使本村的“乡村旅游”成为省内热点,扩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仅2018年,全村便接待游客达30万次,仅旅游一项收入就高达300余万元。庞大的人流量,不仅带火了村中民宿,也让当地农家乐蓬勃发展了起来。

随着“乡村旅游”策略的成功,村中还因户施策,组织人员外出学习,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市场对接等多种方式,每家每户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厨艺好的便开饭店,有多余的空房就办民宿,会说普通话的年轻人则当起了导游,而老年人则在家门口摆摆山货摊子,也能带来一些收入。

精准激发内生动力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往日,简单的给钱送物式扶贫,在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上做得不足,甚至在个别地方出现了扶贫干部忙得“满头大汗”,贫困群众却“靠着墙根一边看”的现象。“等着别人送小康”,把国家支持、干部帮扶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要不得,没有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外力一旦发生变化,即使脱贫,也很容易返贫。

十八洞村的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深刻意识到,这里的老百姓苦了许久,很多对通过自己奋斗过上好日子不敢想,也不敢干。想彻底扶贫,就必须激励村民提起精气神。于是,村委先是通过换届,把那些能力强、有文化、群众信任的能人选了出来,建强了村“两委”,发挥班子的引领作用。

由于十八洞村是个合并村,当时村内四个寨子都是各自为政,各干各的,时不时还有纷争。因此,新村“两委”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文体活动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宣传工作,避免“村合心不合”的情况。

为了方便群众,村“两委”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多次讨论后,在四个寨子外出办事的必经之地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时常组织党员干部一起交流工作,学习党的政策方针,交换致富意见。同时,他们还举办了文艺晚会、篮球赛,组织苗歌会、过苗节等多项文体活动,真正实现了把村民们的心往一处拢、情往一处聚。

为了激励村民们的致富动力,村“两委”还开办了道德讲堂,通过民主活动评选出“最美脱贫攻坚群众典型”进行表彰;村内创新推行了“群众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对每一个村民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评比,并以户为单位,确定星级,张榜公示。通过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群众们争当先进的热情被彻底激发起来:“星级化管理和典型表彰,当典型还是当落后,谁都会选有面子的!”

如今的十八洞村民,不仅致富决心大,还干事劲儿足:往日在扶贫会场吵着要钱要物的,现在成了村里的带头养蜂大户,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热心传递经验,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过去天天等扶贫的,如今成了农家乐的店主,每日忙里忙外不停歇。

随着致富信心越来越强,村民们对村里事务越来越热心。从2013年开始,村里各项公共建设都是由村民自愿投工投劳完成的:首先是将进村的羊肠小道拓成了宽6米、长3公里的柏油道路。连通外界后,大型旅游车辆可直接进村,前来参观的游客陡然增多。村子顺势启动了乡村旅游,村民们又自愿参与新修了大型停车场、公厕及长达1118米的游步道。为了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们还主动实施了民居改造及改水、改厕、改厨……两年多时间,整个十八洞村,处处都迸发着活力。

2017年2月,十八洞村宣布成功脱贫摘帽,成为全国精准扶贫典型。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可学可用,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在基层的成功实践,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优秀典型——往日偏远的湘西村庄就此成为中国脱贫攻坚历程中的“地标”,更构成中国扶贫的新“节点”。

(案例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

★脱贫启示

十八洞村能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历程中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方,有两大原因: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好的民族生态,二是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本地政府创新的发展模式。而十八洞村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只有依据习总书记“六个精准”的重要指示展开扶贫工作,确保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真正用在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效率才会更高,精准扶贫的效果才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