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准新闻在中国:历史与发展

精准新闻在中国: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确新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包括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发展阶段[1]。这些调查机构和他们的调查成果,为精确新闻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这类报道已颇具精确新闻报道的特色,它们多以一个话题为中心,有图表数据,有专家评论,还有科学方法为后盾。在广播电视行业,精确新闻报道的形式也日渐发展推广开来。这种报道方式,在语体报道之余,辅之以图、表,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精确新闻报道类型。

精准新闻在中国:历史与发展

精确新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包括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发展阶段[1]

(一)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自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新闻界便较早地将社会调查方法引入新闻传播研究活动中。80年代初,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率先开办了传播学课程,组织学生在上海开展小规模的民意测验;1983年初,张伟、焦扬等利用上海市电话簿抽样400人,对上海市区居民接触新闻媒介的状况作了调查;1983年6月至8月,北京受众调查在我国第一次运用计算机抽选样本和统计分析数据,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80年代中期,民意调查机构在国内不断出现。1986年10月,中国第一个非官方的舆论和新闻调查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宣告成立,甘惜分担任所长。此后,各类大小不一、性质各异的调查机构纷纷成立。这些调查机构和他们的调查成果,为精确新闻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成长阶段

成长阶段集中在1990—1995年。随着大量社会调查机构的出现,新闻媒介越来越多地注意将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以量化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新闻报道明显增多起来。90年代,不少新闻机构十分注重刊播各类调查结果,进而采取与调查机构合作的方式,电子媒介在这方面的报道走在了行业前沿。199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与中国社会调查所联合推出《调查与回声》专题节目;1994年,《北京青年报》等报刊媒体逐步推出北京市民生活质量千户调查和《公众调查》《公众焦点》等专版,从衣食住行、旅游娱乐及文化消费等方面,将社会调查机构的成果以量化的报道方式公布出来,以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的更深层面,形成了传媒新的关注热点

这类报道已颇具精确新闻报道的特色,它们多以一个话题为中心,有图表数据,有专家评论,还有科学方法为后盾。当时,新闻界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至1996年《北京青年报》正式启用“精确新闻”一词。

(三)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为1996年至今。1996年1月3日《北京青年报·公众调查》的一篇报道《1995年,北京人你过得还好吗?》正式冠以“精确新闻报道”头衔,开始了我国精确新闻科学、规范的轨道,精确新闻成为一个新的“新闻增长点”。

在各种报纸媒体中,精确新闻报道方式使用较多、较成熟的主要有:

(1)《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栏。该专栏定期采编,立足全面,规模较大,以深入、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各层面中受众关心的话题见长。(www.xing528.com)

(2)《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专栏。该专栏立体丰富,针对社会热点,形式活泼可爱,颇合青年口味和时代潮流。

(3)《文汇报》的《文汇财经·商业街区》专版之《新闻来自数据/数据产生新闻》专栏。该专栏面向百姓消费和市场,报道文章往往直接采用调查结果,新闻加工程度不深。

(4)《粤港信息日报》的《调查与思考》专栏。该专栏主要面向财经、商业市场,报道专业性较强,图片数据较为丰富。

(5)《投资导报》的《财源调查》专栏。该专栏图文并茂,不仅从数据中见新闻,而且有具体的新闻事件予以补充,以资佐证。见事见人,视觉冲击力很强。主要涉及财经、金融、市场、消费等热点话题。

在广播电视行业,精确新闻报道的形式也日渐发展推广开来。1997年8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推出《每周调查》节目,以“居民投资面面观”首开我国电视媒体精确新闻报道的先河。

发展至今日,精确新闻报道方式已越来越多地被媒体所采用,其类型也日益丰富成熟起来。目前,精确新闻报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纯语体式。这是一种将社会调查得来的数据转化为语言,应用于报道中的类型。

(2)图文相参式。这种报道方式,在语体报道之余,辅之以图、表,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精确新闻报道类型。

(3)图表式,又称图表新闻。在经济证券新闻、经济分析及国外新闻报道采用比较多。这种报道直接以图表为内容,旁边辅之以文字说明,十分鲜明、直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