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内传播的定义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又称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出于自我需要、社会需要,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渐进地认知他人和自己,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人内传播是人的思维与意识活动的社会心理过程。内向传播侧重于个体特征阐释(如谈话自恋、喜好争论、交往恐惧等)、行为阐释(如行为目标、行为规范等)以及思维机制阐释(如认知、情绪、意愿等)。自言自语、自问自答、“面壁思过”、“吾日三省吾身”等都是常见的人内传播例子。
人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人内传播是个体(个人)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第二,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第三,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第四,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二)人内传播的相关理论
与人内传播相关的理论主要有“主我”与“客我”理论和“自我互动论”:
1.米德的“主我”(I)与“客我”(ME)理论
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早在20世纪初,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换言之,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方方面面的影响。“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www.xing528.com)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论”
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他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布鲁默指出,这种与自身的互动——“自我互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即社会联系、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不过,自我互动并不是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自身特点。换言之,在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出现关于他人期待(如妻子期待自己是个好丈夫,子女期待自己是个好父亲、上司期待自己是个好部下等)的印象,个人会考虑这些期待对自己的意义。但是,个人并非原封不动地接受这些期待,在人内传播的过程中,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经过这个过程的他人期待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他人期待,它所形成的自我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我,而是一个新的行为主体。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人不但与他人进行传播,也与自我本身进行传播。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是与他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传播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
(三)商业传播中的人内传播
所谓商业人内传播,是指商业活动中个人自我的传播活动。在商业活动中,参与其中的各方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在职场上,商务人士希望被他人看作经理、同事、主管等,并具有干练、新锐、负责任等形象;而在家庭方面,他们又可能承担着配偶、父母、子女等的角色,具有主动、负责任以及付出等相关品质,并获得相应形象。
常见的商业人内传播活动有自我反省、产品创意构想、自我舒缓压力、自我管理、自我总结,等等。自我反省即个人在商业活动中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产品创意构想即个人在商业活动中对于产品设计创意的思路构想;自我舒缓压力即个人在繁忙商业活动中的自我减压行为;自我管理即个人在商业活动中对自身行为的管理和掌控;自我总结即个人在商业活动中对自我反省、产品创意构想、自我舒缓压力、自我管理等各种行为的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