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在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现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
(1)政府职能错位,体系建设滞后。从本质上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弱准公共产品性,即介于准公共产品与一般市场产品之间,兼顾公益性与市场性。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属性,使得政府职能发挥经常出现错位现象,一方面是越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很长一段时期政府主导痕迹明显,大包大揽,如农资、种子等本可由市场提供的服务,政府也涉足其中;另一方面是缺位,市场经济时代,又出现了“甩包袱”现象,原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公益性服务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严重,技术力量、建设资金以及政策投入不足,并且缺少有效的组织规划和激励机制,影响了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村一级服务体系建设,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无能力,服务无手段,工作无条件,既影响乡以上服务体系的向下延伸,又不能为农户提供更多服务,是服务体系网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2)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质量较差。现行服务体系仍然侧重于生产服务,与新时期农民对金融、技术、信息、经营管理等综合服务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受经济效益较低的影响,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倒退趋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增反减。同时,服务手段较为单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水平总体较为低下,质量较差,多数地区仅限于单项、半程、低层次的服务,新技术、新产品的传递速度慢,推广范围小,买难卖难问题始终未从根本上解决。(www.xing528.com)
(3)缺乏顶层设计,布局散状重复。现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往往是哪里出现窟窿就补哪里,导致经常出现某一体系“建了又撤、撤了又建”的怪圈,浪费有限的资源。同时,体系建设呈现散状化、碎片化布局,面上体系的布局与农业生产不均衡分布不相适应,同质化的服务体系与农民差异化的实际需求往往不相适应。
(4)服务效益低下,市场参与较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市场性,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力量的参与对推动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由政府主导,服务主体以政府建设为主,再加上缺乏效益,对市场微观主体吸引力不强,导致市场力量参与严重不足,这也是服务体系发展速度不快、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再加上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方财力不足,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