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科技的相关探讨

农业科技的相关探讨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当·斯密对科学技术的论述。公共农业科研体系的理论。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二是列宁、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习近平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充分阐明了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作用和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

农业科技的相关探讨

(1)亚当·斯密对科学技术的论述。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富裕程度的提高,根本上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一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二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以及在工艺上的应用。斯密主张通过教育使劳动主体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把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视为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诱导性技术进步的概念最早是由希克斯提出来的,其理论发展分为两个分支:一是要素稀缺性诱导的技术进步。希克斯认为经济进步受四种力量的推动,即人口增长、工作意愿增强、资本增加和技术创新。一种创新只有当它的最终效果能够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时,才会被有力地采用,这是竞争条件下的必然结果。技术创新是偏向劳动还是偏向资本,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而在竞争条件下,要素相对价格反映其相对稀缺程度。相对稀缺的要素成为企业生产以至经济发展的“瓶颈”,具有更高的边际产出,而对该要素的节约或释放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国民收入。速水、拉坦、宾斯旺格等经济学家,针对农业领域技术进步的内生化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他们与希克斯一样,认为一个经济中技术的发展是为了用相对丰富并且廉价的要素来替代相对稀缺昂贵的要素。二是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施莫克勒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知识的积累,技术进步包括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他在工业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产业资本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品销售额密切相关,技术发明是一种连续的、规范的企业化的行为,是市场需求决定了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格里克斯通过对杂交玉米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研究,发现研究成果的地区分布和新品种的推广率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市场营利性是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并不是两种独立的假说,而是相互补充的技术进步理论。微观主体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是两种假说内在统一的基础和纽带,节约一种或几种要素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落实到某一种产品上,就无法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反过来说,针对某一种产品的技术发明,如果不能够相对地节约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也不会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

(3)公共农业科研体系的理论。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的诱导性假说,为农业研究资源的分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由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来支配农业科研活动。因为农业科研的大多数成果,尤其是生物和农艺研究,是以信息形式表现出来的新品种、新配方、新工艺等,它们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具有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收益上的非独占性或外溢性,难以避免农民搭便车等问题的困扰。农民对一种新的知识信息的使用,并不减少他人所能利用的信息数量;同时信息使用的扩大也不会增加其研究成本的补偿。

(4)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历史唯物主义着重考查的对象之一。马克思主义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从各自所处的客观条件出发,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述。

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为背景,密切注视着科技革命及其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并及时进行科学总结。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作用和它在社会历史中的发展规律,科学和生产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的发展受社会制度、阶级及其思想体系的影响等重要观点。(www.xing528.com)

二是列宁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列宁、毛泽东的论述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为背景,把社会主义建设同电气化时代相结合,更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列宁论述的内容包括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深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等观点;毛泽东论述的内容包括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和优秀专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等观点。

三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论述。他们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背景,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站在国家全局高度和世界高度,作出了新的总结和概括。这些论述对我国新时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的等观点;江泽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观点;胡锦涛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自主创新才能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等论述。

习近平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充分阐明了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作用和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他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他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原则和要求,再次强调了农业科技的强大支撑作用,为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提出了要求。习近平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制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从战略角度和国际层面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新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