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推进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产业化必须立足于各地实情,致力于规模经济。一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硬件设施建设。开拓市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骨干力量,是农业新阶段带动农户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完善制度,合理规范农业产业化管理机制。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二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制度体系。

推进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促进落后农村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必须立足于各地实情,致力于规模经济。由于各地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科学规划,合理推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1)更新方式,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农业产业化过程也是农业科技武装农业的过程。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落实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农科教结合的科技兴农工程,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一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硬件设施建设。要加快农田、水利、农机交通、通讯、市场、科教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的条件,推进山、水、田、林、路、电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山林、水面等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二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应用技术建设。要大力组织和实施农业“良种工程”,不断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苗木蔬菜、畜禽及水产品品种,促进种养良种化、优质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等技术,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三要加强农业产业化主体的科技素质建设。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营造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氛围,加速农民知识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技术讲座、专业培训、职业高中、信息网络、远程教育、函授和夜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技术员队伍;通过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基地观摩、实地操作以及对口帮扶等多种途径,尽快培养一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的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四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机制的建设。建立政府、企业、民间多元化的农业科技科研推广体系,鼓励科研院所与农业生产部门之间以不同方式加强合作,不断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链”,密切政、产、学、研之间的联系,在实现“双赢”中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使农业走上依靠技术创新的自我发展良性发展轨道

(2)开拓市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体,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在农业自然再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突出农业经济再生产的属性。农业经济再生产的主导作用要靠市场,从农业的产前、产中到产后,从对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物资等生产要素的选择到配置,从农业的内联到外联,从农业生产基地到农业产业龙头,都要按照市场规律来经营,按照企业来管理,按照效益来衡量,形成自我循环、开放循环机制。农业产业化的过程本质就是农业市场化的过程。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市场放在产业化经营的首位,发展商品农业、市场农业、现代农业。一要大力完善农业市场。要有计划地建立区域性的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及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载体,壮大市场主体,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二要培育提升主导产业。要确定合理的主导产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市场前景、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三大要素进行综合评估。由于西部地区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差异较大,因而从宏观上来看,就是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有传统产业,着眼发展新的支柱产业,注重名、特、优、稀农产品开发;从微观上来看,各地必须根据自身的自然、经济与社会禀赋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形成他人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优势。三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要充分利用当地“原生农业”,积极发展相关农业生产,发展订单农业,使农民吃上“定心丸”。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压缩滞销品种,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培育农产品购销大户,发挥他们农产品销售的主力军作用。支持和组建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构建农业产业网络;特别要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农产品的运销业和服务业,从而形成科、工、农、贸一体化的集约型农业。四要打造强势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骨干力量,是农业新阶段带动农户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扶持、壮大原有龙头企业、力争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和新建一批依托基地的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本着对基地和农户的牵动力要强、生产加工规模要大、产品要有特色、科技含量要高、市场出口要通畅、企业效益要好的标准打造和提升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发挥好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利用龙头激活市场,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农民致富。五要夯实产业基地。加强基地建设,不仅要以主导产品为核心形成规模,而且要坚持区域性连片开发,包括跨村连片开发、跨乡连片开发、甚至跨市、县连片开发,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人精我强”的基地发展格局。(www.xing528.com)

(3)完善制度,合理规范农业产业化管理机制。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在其自我循环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实施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以实现农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与多元化投入密切相关,必须建立多元化的外部利益调节机制和一体化的内部利益调节机制,正确处理投入与产出、贡献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元主体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形成“多投多得、少投少得,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良性机制。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政府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家底,以便对本区域农业特点、类型和功能做出基本判断,特别要通过纵向和横向互相比较,既要找到最具典型性、最亟待保持和最具有挖掘利用价值的部分,还要找到最主要的、最关键的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二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制度体系。不仅要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市场调节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而且要大力改革和创新土地有偿流转制度、城乡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社会化融资机制。要打破行政区域和所有制、行业的界限,激活潜在的农业生产力,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的动力体系。三要大力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由过去重点抓地域、抓环节转移到重点抓产业、抓产品、抓特色,由过去抓个别乡镇村组示范转移到抓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把管理职能转变到规范引导、市场开拓、技术引进、信息提供、信贷协调、招商引资等综合服务上来,加快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为农民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4)改革创新,全面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要更新发展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树立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的观念尤为重要。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现代农业的角度和市场的角度来综合看待农业,树立大农业思想,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部门,而且还包括农用生产资料生产与供应、科学技术、农业信息等农业生产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农业生产后部门;要树立开放农业的理念,农业不仅是农业的农业,也是工业的农业、服务的农业、信息的农业,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以开放的、系统的视角来看待和经营农业;要树立农业多元化本质的理念,不仅要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产业本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农业的基础产业本质、生态产业本质和文化产业本质,建立复合农业的大理念。二要制定优惠政策。要切实制定和落实支持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倾斜政策,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税费征收、科技应用、信息传输、中介组织发展、社会化服务、科技人员待遇、农民培训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以便为农业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三要完善法律法规。要健全完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在现有综合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修改、完善地区、部门、行业类法规、条例、规章及政策,确保不能违反上位法,确保不能相互打架,确保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