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调整与优化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调整与优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具体实践中,农业结构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之间关系的调整,还是农业产业结构内部一产、二产、三产之间关系的调整,都要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优化。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调整与优化

(1)农业结构调整的含义。农业结构调整,是指把农业部门的各种生产要素,依据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自然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市场机制进行重新配置,永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全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它的本质表现为,农业部门中的生产要素依据效率原则,服从一定的目标而进行重新配置。

农业生产是利用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的,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制约作用。同样,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特别是工业发展也会引起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农业结构的重大改变,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进步,它使人类有可能改造自然条件来改善动植物的生长条件,或者改造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去适应自然条件。在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国家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长远方针与农业政策,都往往要求采取恰当措施适当调整农业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以获得最大的要素生产效率。

(2)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

一是比较优势原理。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1817年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或地区)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或地区)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www.xing528.com)

二是资源禀赋理论。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又叫H-O理论或者H-O 模型。他们认为,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或地区)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既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或地区)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或地区)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或地区)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或地区)具有相对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和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差异性,存在着农产品生产成本上的差异性,因而也就存在着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指导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稳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措施。在具体实践中,农业结构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之间关系的调整,还是农业产业结构内部一产、二产、三产之间关系的调整,都要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优化。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西部地区,不仅要调整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区域种植结构以及农产品的供给结构,而且要重视农产品品种结构的转换和质量结构的优化,重点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并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生态学理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适宜;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生态位,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生物相互协调、相互排斥,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只有各生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持续高效运转;如果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则效益递减,或为负效应。农业是以有机生命为基础的产业,农业生态系统从本质上讲首先应该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这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依据生态学理论,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认识人类对自然生态规律的作用,重视农业生物和环境的协同作用,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持续高效地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