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税收制度改革,逐步给西部地区更多的税收分成比例,通过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动社会资金投向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西部地区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培育特色,打造精品,逐步培植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完善市场环境,强化公共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1)加快制度创新,积极培育市场机制。全面系统地推动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步伐。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这些扶持包括资金融通、产业开发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等各个方面。同时,西部地区制度改革方案核心制度的推行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跟进,防止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供给不均衡使得制度创新的作用大打折扣。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和权利,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则,使政府职能从选项目、选人、审批和直接管理向服务、登记、备案和间接管理转变,使行政人员的观念、工作方式、办事程序从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变,从而降低农业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和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探索、创新经济管理体制,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要建立向农村倾斜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税收制度改革,逐步给西部地区更多的税收分成比例,通过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动社会资金投向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积极探索“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乡镇管理方式改革以及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改革。

(2)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根据本地的要素禀赋结构,从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找到有自己特色和市场前景的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西部地区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要积极培育农业新品种,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种养殖新品种,进行大规模种养,真正让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要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名、优、特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以优质农产品占领市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培育特色,打造精品,逐步培植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强化要素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要把培训农村劳动力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着力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要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及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内外转移相结合,逐步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全民创业,走民本经济的发展道路。民本经济以民间积累、民间投资、民间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具有动力机制强、市场化程度高、吸纳社会就业效应明显等独特优势,对于绝大多数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而言,大力发展民本经济,应该成为地区经济最主要的定位。(www.xing528.com)

(4)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就要按照资源、资产、资金和技术集中的原则,通过利率、税收、贷款融资和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与优惠,重点向农业产业倾斜。要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率好、质量优的农业产业。同时,要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组建一批市场好、效益高、潜力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的农业产业企业整体。并在农业生产经营上逐渐实现大、中、小企业有益互补、相互依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积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防止恶性循环竞争。完善市场环境,强化公共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西部地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要先制定和实施好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政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服务的意识,政府服务对象必须以“三农”为主,创新社会管理,关注民生

(5)注重研发推广运用,积极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除继续搞好“两基”工程外,还应重点发展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素质,促进西部地区内生技术资源的形成。要重点解决西部地区农业科技的引进,既要引进高新技术,又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所选择的在某些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既要重视硬件的引进,又要注重软件(相关知识等)的引进,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既要引进能够吸收消化的高新技术,又要注重引进那些能够有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能够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先进适用技术;既要强化企业作为技术转移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要注重政府适度的宏观调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