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从20 世纪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20 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由于遭受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的种种压榨和打击,农产品价格急剧跌落,使本来已经濒于破产的中国农业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中国农业面临着严重困难,农村凋敝,农民贫困,农业危机。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从20 世纪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

1900年辛丑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侵略。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成功,但并没有带来一个完整统一的中国,却出现了军阀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农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背景下逐步走向衰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原料掠夺导致中国农业进入商品化,以洋纱洋布为代表的洋货低价倾销摧毁了农民家庭手工纺织业,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中国农民的命运在尚未形成国内统一市场的情况下被迫与国外市场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由于封建土地关系和剥削关系的继续保持,中国农业继之而起的是军阀、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工业资本家争相兼并土地。1927年,全国81% 的耕地集中在仅占人口14% 的地主、富农手里,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占年收成量一半以上的高额实物地租,农民生活走向极端贫困化。20 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由于遭受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的种种压榨和打击,农产品价格急剧跌落,使本来已经濒于破产的中国农业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中国农业面临着严重困难,农村凋敝,农民贫困,农业危机。(www.xing528.com)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三个统治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迥异。在国统区,土地集中的态势有增无减,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由于日寇封锁打压,农产品供求矛盾突出,国民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对棉花、蚕丝、桐油等强行征购,因通货膨胀严重,田赋由货币改征实物,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村生产力下降;在日占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以战养战”政策,加强殖民主义经济统治,大规模进行农业、林业渔业移民,对农产品实行统制,在华北、华东和华南的新占领区,实行对非占领区的封锁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给中国农村造成了极大破坏;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各解放区,改变以前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做法为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和抗战的积极性,并且实行军队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经济日益发展,社会日趋稳定,为最终获得全国性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