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见三日,输赢难预测

再见三日,输赢难预测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小米物联网产品逐渐贡献更多利润,成为小米的两大未来战略之一。未来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公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风险,如果小米能弥补核心技术短板等一些不足,未来的营收将有可能超过格力。小米集团较倾向于互联网企业的属性,其发展周期短、企业更迭快、营利性变化较大,市场往往更在乎企业的未来而非现在,对企业更加期待爆发式的增长。

再见三日,输赢难预测

(一)公司战略

1.总体战略分析

在公司战略上小米格力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小米侧重市场,供应链协作,注重互联网生态圈开发。近几年小米发展速度很快,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思维是小米走向成功的核心。另外,小米物联网产品逐渐贡献更多利润,成为小米的两大未来战略之一。

2.具体战略分析

总的来说,小米和格力各有各的优势。但是,小米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不如格力,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弱周期,存量博弈,性价比并不占优势。贴牌,快速换代,成本制约,硬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高端市场又进不去,只能考虑拓展其他市场来获取增量。

表19-4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具体战略分析

资料来源:小米集团、格力电器年报

根据以上战略分析得出,两家公司都有成长空间,未来发展较快的是小米,走得更稳的是格力。未来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公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风险,如果小米能弥补核心技术短板等一些不足,未来的营收将有可能超过格力。

(二)商业模式

整体上来说,小米集团采用的是“硬件+互联网+新零售”模式,格力电器采用的是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本部分将运用Osterwalder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的9个要素,对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商业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表19-5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商业模式9要素对比(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小米集团、格力电器年报

综合以上小米和格力商业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格力作为一个老牌的家电行业的公司,其采用全产业链的模式进行经营,注重科技研发和品牌质量,整体把握专业市场。但是正是由于其制造业的特点,产业过于专业化,依托的传统行业发展存在其局限性。而小米则是多元化地发展,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在于见效的时间非常长,好处自然是可持续发展,保证公司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企业估值

从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市盈率和总市值进行分析:

首先,制造业行业的企业估值标准主要依赖于市盈率(PE)。在本案例中涉及的格力电器属于制造业行业属性,因此依据PE指标进行估值计算分析,依据公式PE=股价/每股收益(EPS)计算,如表19-6所示,格力电器的PE值是9.96倍,而家电制造业的市盈率均值为36.14倍,格力电器在家电行业的均值中位于较前的排名,表明股票成本低,静态投资回收期短,适合投资。

表19-6 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相关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2019年3月20日

其次,互联网企业的企业估值主要依赖市盈率(PE)和市销率(PS)。本案例中涉及的小米集团较倾向于互联网行业的属性,因此依据PE和PS指标进行估值计算分析,依据公式PE=股价/每股收益(EPS)、PS=总市值/主营业务收入或股价/每股销售额。如表19-6所示,小米集团的PE值为18倍,PS=2785.4亿/1749.15亿=1.59。小米集团的市销率为1.59,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值为1.7左右。表明该小米集团股票目前的投资价值较高;小米集团的PE值在行业中的排名位于中后方,PE值比均值较高,从上述对小米集团的经营分析可知,小米集团作为新起之秀,其股价拥有较高的升值潜力,从侧面反映了小米企业的发展前景,说明市场预测该股未来增长速度快。

小米集团较倾向于互联网企业的属性,其发展周期短、企业更迭快、营利性变化较大,市场往往更在乎企业的未来而非现在,对企业更加期待爆发式的增长。根据以上分析得出:若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再延长,格力电器未必会再次超越小米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