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的日英关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日俄战争后日本国力的逐步上升,好像已经令英国等国家产生了“日本正在一步步成为难以对付的国家”的看法。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提出震惊一时的“对华二十一条”的要求,十分露骨地显示出日本打算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的意图。不仅如此,尽管说是出于日英同盟的义务,日本却在英国不一定同意的时间,采取英国不一定赞成的方式对德宣战,夺取了德国在中国青岛以及山东半岛一带的势力范围。我想,这些事情给人以日本趁英国等列强忙于欧洲战事之机,趁火打劫之类的印象。
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力迅猛上升的美国,战后快速登上世界领导地位,因其早就怀疑日本的对华态度,遂利用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机会,大肆宣扬对华机会均等、门户开放的原则,开始出手制衡日本。毫无疑问,裁减海军的条约对当时陷入白热化状态的世界性造舰竞争起到刹车或者降温的作用,是一种有效恰当的措施。而且尽管对华九国条约并不特别以日本为对象,不过从结果来看,明显制约了日本的行为。美国又说服英国废除存在多年的日英同盟,其遏制日本的意图昭然若揭。(www.xing528.com)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日本国内已经出现应该与德国联合抗衡英国的主张。当时还不是占据支配性地位的意见,仅是日本内部,尤其是陆军部分人的看法。前面所提到的“对华二十一条”中,特别受到指责的第五款[6]主要也是基于军部的要求提出的。因此,日本军部的将帅们在接连遭到从华盛顿条约到废除日英同盟的打击后,认为英美两国采取的是对日封杀政策,进而将他们视作日本向大陆发展的障碍制造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其后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各国间的国际贸易竞争白热化,事态发展到日本商品的出口空间在全世界受到挤压,导致日本逐渐采取在邻近大陆扩大势力范围的扩张政策。由此,日本和当时已经与英、美对立的德、意两国靠近,在满洲等中国大陆地区挑起事端。结果正如大家所知,日、德、意三国从签订防共协议发展到结成三国同盟,再到对抗英美,最终发动大东亚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