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处理方案的解决方式

工程处理方案的解决方式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能过高地要求地质勘察能在查明工程地质基本条件的同时,一定要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一旦在有限的勘探工作量之内没有完全查明隐患所在,就否定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性,甚至认为没有地勘工作也同样能搞设计,这对除险加固处理方案的出台是极为不利的。有了资金保证,又有地勘的基础资料,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案,使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这是除险加固设计的核心问题。

工程处理方案的解决方式

工程方案的处理在水库除险加固的过程中分为两部分,在工程建设前期,主管部门一般都会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情人员座谈水库的有关事项情况。这对水库的加固设计是大有裨益的,但要作出一个完好的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勘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进行一次全面的探查,为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地勘工作只是查明建筑体及其地基的基本情况,有时也能够准确找到病因所在。但不能过高地要求地质勘察能在查明工程地质基本条件的同时,一定要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一旦在有限的勘探工作量之内没有完全查明隐患所在,就否定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性,甚至认为没有地勘工作也同样能搞设计,这对除险加固处理方案的出台是极为不利的。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侦察员。对于小型工程由于资金限制,笔者认为地勘工作可以简化一些,不必要做过多的土样试验,这样就可以利用人工钻现场查明土坝坝体及土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小(2)型水库,机械钻难以进场,采取人工钻和试坑取样,也能达到勘察的目的。

有了资金保证,又有地勘的基础资料,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案,使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这是除险加固设计的核心问题。方案是否得当决定工程的成败。正确的方案能够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不得当的方案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还挫伤了除险加固的积极性,这方面的正反例子各地皆有。病险水库最主要的病征是渗透问题,有地基(包括坝肩)渗透和坝体渗透。根据不同的坝型、坝基和病因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较常见的是均质和芯墙土坝的渗漏,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冲挖、劈裂灌浆、压力灌浆。病因有清基不彻底,防渗料抗渗性差,蚁窝等。

在了解水库的基本地质情况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可靠的办法处理隐患。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方案的争议较大。例如小型水库心墙和均质土坝防渗处理大多采用冲挖法,成功的事例较多,但失败的例子也不少,使人们对其产生怀疑。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冲挖对处理隐患的效果是不应怀疑的,需要怀疑的是具体设计与施工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单排孔往往出问题较多,而双排孔的问题出的少。单排孔即使有问题,但处理后比未处理症状要减轻。这就说明冲挖是有效的。因为资金问题,不便作双排冲挖,我们可在出水较多的孔段加作双排孔,相当于做了一个施工围堰,以保证主要防渗体的施工质量。这样即增加不了多少开支,又达到设计效果。我们不能因一些设计、施工不当造成冲挖效果不好的现象,而放弃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一个最好的处理方法。(www.xing528.com)

当然有些情况下,反滤层法可以代替冲挖法,也是有其理论根据的,即经过反滤效果,将黏粒留住,逐渐生成一道防渗体。但实践发现其投资比冲挖大得多,对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工程采用无妨,但对私营投入则难以实施。这里存在一个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效益问题,效益不好,则影响到拍卖;拍卖不成功,则无法筹资修库。同时考虑到后期维修的问题应尽量把好质量关,尽可能地减少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